据央视《东方时空》和智联招聘对106家企业进行的联合调查显示,虽然“海归”有突出的优点,但是高身价、假文凭、能力差等突出缺点,加上企业招聘日趋理性化,使“海归热”日渐降温。 假文凭+能力差 “海归”遭遇退烧 从央视《东方时空》与智联招聘的调查数据来看,“海归”的薪资要求偏高、“洋文凭”需要打假、企业的期望与“海归”的实际能力之间的差距等都是“海归”退烧的原因。 从106家大中型企业人力资源经理的问卷填答情况来看,85名经理表示,到本单位应聘的“海归”提出的薪资要求要高于国内应聘者,且大部分都高出两成以上。过高的薪资期待成为“海归”求职的障碍。 假文凭的泛滥也让许多企业对“海归”抱有戒心。104家作出填答的企业中,竟有高达21.1%的企业表示,在招聘中遇到了假“洋文凭”的事情。 企业的期望与“海归”表现的差距也带来影响。作出回答的98家企业中,仅有7%的企业认为本企业“海归”的实际工作能力高于期望值;另一方面,近三成企业认为,“海归”的实际工作能力要低于企业的期望值。 近六成企业不再首选“海归” 很长一段时间里,“海归”都被各用人单位视为人才引进的重点。而参与此次调查的106家企业中,表示会优先录用“海归”的只占到35%;明确表示不会优先录用“海归”的占到18%;“看情况而定”的企业则占了47%。由此看来,近六成企业不再首选“海归”。 专家支招 职业顾问支三招做好规划免当“海待” 智联招聘职业顾问郝健向“海归”和即将出国的求学的人作出三个方面提醒。 1、认清国内严峻的就业形势,找准定位。高校扩招后应届毕业生逐年增加,2005年已达到338万人。 职场上供大于求的矛盾在短期内不会有大的改善,这一宏观就业形势是“海归”们首先要认清的。 2、做好职业规划。面对就业压力,“海归”们除了要认清就业形势外,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做好自己的职业规划。 出国前要正确评估自己,为将来选择合适的职业作铺垫。归国后适当降低门槛,从低往高做起。 3、理性对待“出国潮”。现在的企业用人更倾向于“按图索骥”,更加注重真才实学和实际工作能力,教育背景和是否有“洋文凭”倒在其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