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
中国的称谓是何时出现的?
作者:提问者  文章来源:互联网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06-12-15 21:55:00  文章录入:admin  责任编辑:admin

xinpost
[新手]
中国的称谓是何时出现的? 0分
回答:4   浏览:98   提问时间:2006-12-15 21:55
多哈亚运会开幕式上,卡塔尔报的中国名称除了英语还有一种语言,应该是阿拉伯语,居然是“中国”两个字的音译。日本的汉日词典中关于中国的解释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简称,但是清朝以前就有中国的叫法,但肯定没有今天这样常用。那么中国是从什么时期开始有中国这个称谓的?中国人又是从何时开始自称中国人的?外语中关于中国有几种叫法?
最佳答-案 此答-案由提问者自己选择,并不代表爱问知识人的观点
揪错 ┆ 评论 ┆ 举报

紫滕园丁
[圣人]
据史书记载及现有的考古文物证实,“中国”名称约在三千年前就有了。据一九八三年出土的西周文物上记有“余其宅兹中或”。专家考证,“中或”就是中国。所谓“中”就是“居天下之中”的意思;所谓“国”,在古代意指“城”。“中国”一名,古代含义不尽一样。有的指京师为中国;有的指帝王所在的都城为中国;有的则指华夏族和汉族所在的地区为中国;也有的指我国华夏族所建的国家在黄河流域一带,以为黄河流域为天下之中,故称“中国”。古时的“中国”与史书记载的“华夏”、“中土”、“中原”、“中夏”、“九州”、“神州”、“中华”一词的含义是相同的,都是中国人民对自己伟大祖国的共同称谓。从秦以后,“中国”名称的含义则指我国各族人民共有的疆域的全部领土。《史记·天官书》称:“其后秦遂以兵灭六国,并中国”。《汉书·陆贾传》曰:“皇帝(指刘邦)起丰沛,讨暴秦,诛疆楚,为天下兴利除害,继五帝三王之业,统天下,理中国。中国之人以亿计,地方万里,居天下之膏腴,人众车舆,万物殷富,政由一家,自天地剖判未始有也”。自一九四九年十月一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中国”名称则是指我国五十六个民族的大家庭和九百六十万平方公里的全部疆域领土。
回答:2006-12-17 13:09
提问者对答-案的评价:
非常感谢
其他回答 共3条回答
评论 ┆ 举报

三色袖标
[学弟]
“中国”一词最早出现在西周初年,目前所见到的最早的证据,是1963年在陕西鸡贾村出土的一口“何尊”(尊为古代的洒器,用青铜制成)上的铭文。铭文写道“惟武王既克大邑商,则迁告于上天曰:‘余其宅兹中国,自之辟民’”(周武王在攻克了商的王都以后,就举行了一个庄严的仪式报告上天:“我已经据有中国,自己统治了这些百姓。”)铭文的前面还提到“惟王初迁,宅于成周,复禀武王礼”;可见是周成王时的纪录。

由于中国的丝绸对西方的影响,西方早期将中国叫做Seres,就是“丝”的音译。目前拉丁语和意大利语仍使用从这个词演变的Sino。英语和相当多的西方语言称中国为China,据认为是来自“秦”的音译。也有人认为China是来自于“茶”的音译,但也有人说来是自瓷器的英文名称china(瓷器也是中国古代对外输出的重要产品)。但也很可能正相反,英文中的瓷器一词china是从中国一词China转化来的。

在日语中,原来很少称中国为“中国”而直呼唐宋明清,但日本也有一个叫做“中国”的地方。明治维新起,借用佛教经典中的称呼“zhina”来指称中国,后来日本崛起超过中国,这种称呼开始带有侮辱性。现在的日本人称中国为中国,zhina海等在现在的日本已经演变称日文名词。

俄语称中国为Китай,来源于“契丹”一词,这是在蒙古人西征时学到的,而蒙古人所臣服的辽国在同中原的北宋对峙的一百余年里汉化非常快,主要是在服饰、礼俗和管理制度方面。现在所有被蒙古人西征过的民族大约有十几个都称中国为“契丹”:斯拉夫语国家(俄罗斯、乌克兰、保加利亚等)称中国为Khistankia;突厥语国家(中亚各国)称中国为Kaitay, Kathay, Hatay, Katay;西亚国家(伊朗、阿富汗、伊拉克等)称中国为Katay, Khatay。拉丁语词汇Cathay来自奥斯曼土耳其的Kathay一词。
回答:2006-12-15 22:22
评论 ┆ 举报

青梅煮酒
[大师]
很多西方国家,包括东欧、法国等,包括中东国家,比如伊朗,都把中国称为“Chin”,发音就是“秦”。到了英国,英国佬多事,在"Chin"后面加了个a,就变成了"China"了,发音也变成了“茶叶那?”。

中国的说法是周朝就出现了。
回答:2006-12-16 00:22
评论 ┆ 举报

金牛专家
[学长]
三色袖标的说法基本正确.我要补充的是:要注意中国是一个变动的概念.起初的中国只指国都,后来指黄河中下游,最后定型于康熙年间.同样,中国人也是一个变动的概念.比如在二十世纪里中国又多出一个民族俄罗斯族,那么在中国的俄罗斯族当然是中国人!
回答:2006-12-16 12:30
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