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
夏娃的故事?
作者:提问者  文章来源:互联网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07-04-06 18:50:00  文章录入:admin  责任编辑:admin

℡该頁無法県示o
[学长]
夏娃的故事? 0分
回答:2   浏览:110   提问时间:2007-04-06 18:50
他为什么被惩罚 是怎么 惩罚他的
最佳答-案 此答-案由提问者自己选择,并不代表爱问知识人的观点
揪错 ┆ 评论 ┆ 举报

lawrence_188
[智慧天尊]
关于亚当与夏娃的典故语出《圣经》之《创世纪》。亚当(Adam)与夏娃(Eve)是人类的始祖。先有亚当,后有夏娃。上帝始造天地耗时七日,在第六日里用泥土按自己的形状捏成个泥人,然后吹了一口仙气于其中,亚当便有了生命。所以呀上帝长得啥样你可以想象,人死的时候总是要“咽下最后一口气”,实质上是呼出最后一口气还给上帝他老人家,而且还要安葬回泥土之中,正所谓落叶归根嘛。自从上帝造了亚当之后,对他关爱有加,让他当世间万物的主宰,还给他建了个园子来住,取名为伊甸园(Eden),其意为“乐事,愉快”,有时我们不说伊甸而称之以乐园(Paradise)。亚当在园子里快活了没多久就开始烦躁,因为自己实在是太孤单了。于是央求天父再造个女子出来,好出入成双。上帝过于溺爱亚当,便施催眠之术麻醉了亚当,取其肋骨一根塑成女状,再吹之以仙气,遂成夏娃(意即“赋予生命”)。所以女人叫WOMAN,是一个合成词,指“男人的肋骨”。既然女人本始于男人之身,自然两者将来势必要合二为一,结为连理。而男女之间也就总免不了符合“同极相吸,异极相斥”的物理定律。再者女人应当事事由夫君做主,因为谁小谁大上帝已然分得清楚。亚当、夏娃在园子里当然过的是天堂里的生活。然而所有游戏都要有规则来约束,我们的始祖也不例外,因此上帝给他们发了一个禁令:无论如何不可摘取园中那两棵树上的苹果来吃,否则必遭天谴。唉,也是天意难违,园中藏一毒蛇,据说是撒旦(Sadan)的化身。他心肠歹毒,说的倒也是实话。他告诉夏娃,说那两棵树一棵唤作智慧之树,吃其果可以聪明如上帝;另一棵唤作生命之树,吃其果可以长生如上帝。据说那蛇说的是阿拉伯语(世界上最有说服力的语言),再加上苹果之色泽确实鲜艳诱人,那妇人也就没有多想,便从智慧树上摘了个苹果来吃。只因夫妻感情不错,于是又将余下的部分拿去给亚当吃。因此后世认为苹果能代表爱情,而西红柿则更有“爱情的苹果”之美名,美国纽约的别名则为“大大的苹果”。还有啊,据说由于此果之来源有问题,所以亚当在吃的时候有一块苹果卡住了喉咙,后来我们就把人类喉结直接称为是“亚当的苹果”(Adam’s apple)。两人在吃下苹果之后,便有了上帝的智慧,同样也便有了羞耻之心。见彼此都赤身裸体的不成体统,于是摘了无花果(fig)的叶子来遮羞,打那时起人类才有得衣服穿。所谓奖惩要分明,上帝更不会姑息养奸。于是亚当、夏娃及那条蛇各领其罚。亚当偷吃圣果,按理罪不可恕,但念其受人所骗,情有可原,因此所领之刑最轻。上帝罚他一辈子务农,春种秋收,要用自己的血汗来浇灌生他养他的大地才可免受饥饿之苦,农民这种行业由此而生。夏娃不该轻信谗言,更不该连累夫君,因此上帝罚她要饱受生育之苦,一辈子要受男人的奴役。而对于那条蛇呢,则砍掉其四条腿,一辈子要用肚皮走路,以泥土为食,而且还要终生与女人为敌,见到女子既咬其脚后跟,此后女子便开始怕蛇,而男人们则见蛇就打其七寸
回答:2007-04-06 18:53
提问者对答-案的评价:
asf
其他回答 共1条回答
评论 ┆ 举报

重新来过
[神]
上帝在混沌中分开光明与黑暗,形成了白天和黑夜,这是上帝创造世界的第一天。在以后几天里,陆陆续续地创造了万事万物,于是有了天地、日月、星辰、植物、鱼虫鸟兽等。在第六天,上帝按照自己的模样用泥土先塑造了男人亚当,然后从亚当的身上取下一根肋骨又做了一个女人,由亚当给她取名叫做夏娃。从此,亚当和夏娃在上帝为他们设置的伊甸乐园里自由自在的生活。

  伊甸园里草木繁茂,果实累累。上帝对亚当和夏娃只有一条禁令,他们可以摘取伊甸园里的东西充饥,但不得吃智慧树上的果子。不料,魔鬼撒旦化作一条蛇,引诱夏娃偷吃智慧树上的果子,说是吃了这果子能增长智慧,便眼睛明亮。夏娃听了这番话,又看到果子鲜艳可爱,就顾不得上帝的禁令,摘了果子和亚当一块吃了,果然,他们的眼睛顿时变得明亮,开始知道善恶。他们发现自己赤身露体,感到非常羞愧,就拿无花果的叶子编织成裙子围在腰间。

  上帝知道亚当和夏娃偷吃了禁果,十分恼火,就把他们逐出伊甸园。上帝也惩罚了魔鬼撒旦变的蛇,让它永远用肚子贴着地面行走,并且让蛇与人为仇。上帝还发出诅咒,使女人要受分娩的痛苦,受丈夫管辖,男人要终身劳苦,养家糊口。亚当和夏娃被逐出伊甸园,在一起生活、生儿育女。人类历史就从此开始。
回答:2007-04-06 18:53
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