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汉
中国在西汉时期(公元前206~公元25年)开辟的‘海上丝绸之路’,从广州、泉州、明州、扬州等地南航向西经印度半岛西海岸至海湾,是古代中国和阿拉伯的海上重要航线。中国的丝绸、陶器等,经此路销往阿拉伯半岛及其以远地方;阿拉伯半岛和海湾的香料、珍珠等运往中国,故亦称之为‘香料之路’
张骞是第一位了解阿拉伯事务的中国人。汉朝(公元前206年-公元220年)汉武帝(公元前140年-公元前88年)时,他于公元前139年出使大月氏(现新疆伊梨地区大月氏王国)。公元前119年又出使乌孙(伊梨地区乌孙王国)。他的助手被派往大夏(现阿富汗北部巴克塔利亚王国)和安息(现伊朗)。这是中国使者第一次访问中东地区。
公元前5世纪,中国丝绸经过波斯传到阿拉伯国家、希腊和罗马。张骞出使西域后,汉朝派往西亚和阿拉伯国家的使团增多。同时,中国的丝绸、瓷器、茶叶等也来到西亚和地中海沿岸的阿拉伯国家,而阿拉伯商人也来到中国,他们带来大量的动、植物产品。
唐
在贞观四年(630年),惊才绝艳的名将李靖,仅仅以三千之众,奇迹般使得突厥主力土崩瓦解,而后与另一位大唐名将李世绩的配合之下,一举将东突厥彻底消灭。东突厥汗国纳入中国版图。唐朝利用投降的突厥军队作为先锋,开始经营西域!在伊吾(哈密)、鄯善等国臣服于唐朝之后,唐朝又于贞观十四年攻灭了西域上的绊脚石―高昌国,建立了西州和安西都护府。此后唐朝连续剿灭了焉耆、龟兹、疏勒、于阗等二十几个不听话的西域小国,建立了以安西四镇为核心的西域统治体系。随着大唐帝国的兴起,同时代也有两个强国正在悄悄崛起,一个就是青藏高原上有史以来最强大的帝国―吐蕃帝国,还有就是中东崛起的阿拉伯帝国。这两个国家同唐帝国成为了这段时期西域历史的主角。
时间流逝,唐朝在玄宗皇帝时期达到了顶点,而玄宗皇帝也是一个有远大志向的皇帝,他并不满足于只是作一个守成的君主。于是在他的领导下,唐朝开始了大规模的对外用兵。
此时的阿拉伯帝国也已经加入了争夺西域的行列,并且在开元三年(公元715年)和唐朝有了第一次冲突,西域终于变成三个大国之间的角逐。
且中国的四大发明——造纸、印刷、火药、指南针是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技术。公元8世纪及其后这些发明传到阿拉伯国家,然后传入西班牙和欧洲地区。同时,瓷器和茶叶也传入一些阿拉伯国家!
B。
世界对古代中国以及某些地区的了解并不是很多。阿拉伯人最先开始尝试着去探索中国社会,观察其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和这片国土,并通过著书对此加以介绍。许多阿拉伯旅行家、地理学家和历史学家都曾在他们的著作中描写过中国,谈到它的历史发展,各个朝代,民族特性,风俗习惯,宗教信仰和人民的生活状况。在他们中,有伊本·赫尔达才白、商人苏莱曼·西拉菲、耶古卜、伊本·法基、伊本·拉斯台、马斯欧迪、艾卜达尔菲·颜白伊、伊德利斯、阿尔乃托、哈姆维、伊本·比塔尔、贾兹维尼、伊本·赛义德、大马士基、艾卜费达依、伊本·瓦尔迪、伊本·白图泰、伊斯托赫里和卡尔卡珊迪。
这些阿拉伯人在他们的著作中涉及了中国历史长河中一段相当长的时期。阿拉伯人最晚大约是从公元851年(伊斯兰教历237年)开始,介绍中国的历史、地理和人民的生活状况的。他们向世界提供了大量有价值的史料。
此文为阿拉伯教科文组织总干事穆罕默德·米里教授1996年11月11日在中国第三届阿拉伯文化研讨会上的讲话。
○1安达卢西亚为西班牙南部地区。——译者注。
美好的:他们公正、守纪律、都是能工巧匠。正如马斯欧迪所说:“尽管宗教信仰不同,但他们富有智慧。法官和执政者共同维护真理,王子与庶民平等地服从管理。他们认为,国王处事要公正,而公正则是治国之本。乐善好施并加倍工作就是公正的一种表现。”“在任何情况下——伊德利斯这么说——他们都公正和平等。”在这方面,阿拉伯历史学家们写了许多优美的故事,来讲述古代中国皇帝的公正。
除此以外,中国人还是精工细作的典范。在这方面,马斯欧迪也曾说过:“(中国人)是真主创造的最精巧细致的民族,只要看一看他们的雕刻和工艺便可知道。他们的每一件作品,世界上其他任何民族都无法与之媲美。”至于萨阿德·伊德利斯,则这么评价:“他们在工艺和绘画方面的知识领先于其他民族。他们是最富忍耐力的民族,为使制作的产品更加精益求精,他们最能忍受劳作中的千辛万苦。”
“在绘画方面”,伊本·白图泰说过:“罗马人也好,其他民族也好,没有任何人能像他们一样精于绘画。在这方面,他们具有伟大的才能。”
伊本·瓦尔迪说得好:“中国人(他们)最善于治国,人品最正直,手艺最精巧……他们中有人创造出了地球人类所无法创作出的作品。”
阿拉伯历史学家们曾专门谈到中国人在翻译、抄录和保护书籍等方面所表现出来的严谨、精细和认真的作风,他们还具体指出中国是令人钦佩的最珍惜书籍的民族,中国人重视书籍内容的真实性和严谨!
。。。。。。。。
在元朝统治时期,阿拉伯对中国的影响最为深远。当时,由阿拉伯人和穆斯林在政府机构中任职,盛极一时。
在这方面,历史学家们经常谈及一个出生于先知家庭的名叫艾吉勒·舍姆斯·丁·欧麦尔先生的阿拉伯人所作出的特殊贡献。他曾担任今天被称作北京的这个城市的法官,后来又担任了该城的行政长官,以后又成了忽必烈汗皇帝的亲信之一。
在伊斯兰教历11世纪末叶,有人编著的《阿汉词典》是用小儿经书写而成。1
阿、汉两种语言也发生了语言交融。阿拉伯语吸取了汉语词汇。最常用的词汇如:纸、茶等。汉语也借用了阿拉伯语词汇,如:伊玛尼、哈格、巴忒里、哈给格提、克孜布、若哈、苏布热、舍发热提、舍法阿提、乃夫斯、瓦尔孜、锐孜给、阿林、扎西里、古得热提、乜贴、埋提、乌苏里。2被借用的阿语词汇也包括植物名称,如番红花、指甲花、葫芦吧......
中国明朝开国皇帝明太祖所作的《百字赞》赋也体现了伊斯兰教和阿拉伯人受到的来自中国全国上下的敬意和好评。
从以上资料可以看出,在汉朝的时候,中国和阿拉伯就开始广泛的文化交流,中国的文化由阿拉伯人带到了西亚,再到了欧洲,到了整个西方世界~
参考资料:太多
回答者:
Mask2001 - 试用期 一级 6-16 20:52
我来评论>>
评价已经被关闭 目前有 1 个人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