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
Bruckner 布鲁克纳 -《交响曲全集》(Complete Symphonies)朝比奈隆 大阪爱乐
作者:外语沙龙  文章来源:外语学习网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06-08-14 00:20:53  文章录入:admin  责任编辑:admin
eMule资源
下面是用户共享的文件列表,安装eMule后,您可以点击这些文件名进行下载
Bruckner.-.[Complete.Symphonies.(Asahina.PSO)].专辑.(APE).rar2.5GB
eMule主页  下载eMule  使用指南  如何发布

中文名称:交响曲全集
英文名称:Complete Symphonies
版本:朝比奈隆 大阪爱乐
发行时间:2003年
专辑歌手Bruckner 布鲁克纳
简介
无标题.jpg

专辑介绍:

朝比奈隆的成功轨迹——出毂启
1908年生于东京,从东京高中毕业后进入京都大学的法学及文学部,毕业后留居关西。京大当时拥有着名的俄国流亡音乐家R·科尔萨科夫及格拉茨诺夫的门下埃斯努尔斯·米特拉教授。年轻的朝比奈师从米特拉,受到了极大的薰陶。朝比奈的小提琴技法师从于阿历山德罗·默格雷夫斯基,而指挥技术则是师从于米特拉。1931年毕业后进入“阪急公社”,先后当过电车驾驶员和商店售货员,1933年开始进入专业的音乐活动领域。在任大阪音乐学校(现大阪音大)的讲师同时,以小提琴演奏者身份成立了大阪室内音乐协会,与钢琴演奏者东贞一及大提琴演奏者伊达三都等共同活跃于室内演奏舞台.1939年正东京“新交响乐团”的初次指挥使其—举成名。

1942年作为专职指挥者就任于大阪中央广播电台,其指挥作品“李斯特的交响诗全篇”在电台广播后,引起极大反响。1943年起历任新京音乐团指挥,直到战争结束。当时的哈尔滨乐团由俄、德、英各国人混合组成,他的前任就是俄国的指挥家谢尔盖·席瓦科夫斯基。正是从哈尔滨时代起,朝比奈开始从国外的权威笼罩下解脱出来。1946年同家人一起回国,由于神户的家已被烧毁;于是迁居大阪。后来,他也曾述说“若是连这个家也破烧了,恐怕当初真要回东京了,”

1947年关西交响乐团成立。他自己出任指挥。1960年改组为大阪乐团,前后50年长期担任音乐总监一职。该记录是日本之最,在全世界也可与孟格堡的50年平起平座。1953年初次赴欧指挥,回国途中在柏林与弗尔特本格拉相遇,在布鲁克纳交响曲版目的选取上接受了他的宝贵建议。1955年应邀赴柏林,作为定期演奏会的客座指挥。与此同时,借助成功之势进而登上了着名的顿金斯特拉管弦乐队的指挥台。以后的大约40年间,他每年都到欧洲访问,与柏林爱乐乐团等名门合作演出,1955年在罗马大教堂音乐院管弦乐团他还同己故的格林·格尔德共同演出过:这也是格尔德与日本音乐人所进行的唯一一次合作,此后,朝比奈活跃在以大阪,关西为中心的音乐舞台;除一年一度的大阪乐团东京定期演奏会外,偶尔也应邀去地方客座演出。最近又频频收到来自欧洲、夏威夷.芝加哥的邀请。

近卫秀磨、齐藤秀雄过世后的今天;朝比奈隆成为日本资格最老的指挥家。他同时身兼日本指挥家协会会长,日本布鲁克纳协会会长,大阪音乐大学名誉教授等多职,同时也是大阪交响乐团音乐总监,关西歌剧团团长,是拥有青年社团“朝比奈会”助威声的现役指挥家。他是历史上仅有的几个集大阪交响乐团及歌剧团两者大权于一身的指挥家之一,其辉煌就如同60年代的卡拉扬一般:两者都出生于1908年,都是在指挥乐团的同时,又出过数张贝多芬交响全集唱片的风云人物,巧合的是,两人在经历上也有着出奇的幸运。

但是,朝比奈却没有卡拉扬身上的那股神秘色彩,较之更少了些架子,豪放、开朗的他在最近发表过的《在背着父亲时偷偷喝酒》一文中写道“我生来就是个毛毛糙糙的粗人。在音乐方面也井非完全得益于俄国名师的垂青指教,只是在我的骨子里有一股一心向上的豪气,而少有那些绵绵风情而已。……”年轻时,他还曾将朝字的日文读音浊化。他身上那股毫无艺术家架子的平民性格与父亲的形象结合在一起,恐怕正是其深受年轻入拥护的原因吧。大阪乐团的成员们碰到他都会恭敬地喊一声“老师”,但背后却又都称之为“老叔”、“靠得住的老叔”这一称谓乍—听显得无礼,但却蕴含着无限的敬意。记得有—次,去奈良县占野市演出,一行人同在旅馆开怀畅饮时,大家谈及“江户时代的刑法”,言谈中真让人不禁钦佩他法学专业出身的诡辩功底,话题谈完,言归正传,他还叮嘱我“出毂君,就快天亮了,早点休息吧:”总之,“老叔”是我们身边的这样一位不失亲切的“硬汉”。

还是我作为音乐评论家刚出道的那阵子,在某家报纸上大肆贬斥朝比奈的大阪乐团演奏后,马上被引见到他那里。我有些战战兢兢地将名片递过去,怎料他说:“啊?原来就是你啊,你的那些对艺人技艺不精之处的批评,一点郡没有破坏你们评论家的名誉?以后还请多多指教,多多批评。”说着,深深地低下头向我鞠了一躬。称自己仅仅是一个艺人,并且还向象自己儿子一般大小的后生低头?这就是朝比条隆久为人们所景仰的名家风范,和他战后长期留居关西渐而磨练出的谦逊恣态吧。抱着“对于音乐我永远愚钝”的座右铭。一直以“艺人”的态度在不断努力的生活。这恐怕就是朝比奈最大的魅力。

学生时代的朝比奈隆——宇野功芳
从青年时期的凛凛风姿到如今的满头白发,依然是以前踢足球踢出来的1米72的个头。从学生时代就被冠以“特授队员”绰号的朝比奈隆,仍然操有耶种略带嘶哑的朝比奈腔调,时不时地自诩为“特授队长”,他的自着中以《乐满堂——我的履历表》为代表,深受读者喜爱。而我作为同窗好友,想在此描述一下在东高,京大这段竞争激烈的时期中作为一个独立的年轻指挥的他。

他当时就读于公立学校中最先开设7年制的东京高等学校,东京音乐学校校长汤厚元一先生作为创校者,为音乐倾入极大的热情.对艺术的理解极为深刻。音乐老师田中敬一先生是少年心理学的专家,在加上小提琴手上田友鬼,合唱指导的男中音歌手鲸井孝,以及教法语的小松请教授(是作曲家),我们从他们那儿得到了钢琴,作曲等各方面的指导,朝比奈不知从哪儿买来了一把小提琴.在接受了桥本国彦的指导后,终于征音乐的土壤中绽发了萌芽。东高组织了弦乐合奏团,他就同伙伴们一起练起了四重奏。东高因是少年教育,所以高个的他马上被后辈们记住,作为足球队后卫,俨然是一位球星,现在回想起来,当时受到了两点益处:首先,进入高等院校之后他学习了德语课程,旧制高校比较偏重外语,一周中约有10个小时要用在学德语上。之后,朝比奈之所以能在德语圈内展开广泛的国际性指挥活动,大概就是因为当时在德语课中下过一番工夫的缘故吧!

东高毕业后,他就读于京大法学部,与此同时,他遇到了住在关西的指挥家艾玛努尔·梅特,那是一位具有名家风范的白俄罗斯指挥家.以其坚强的个性和独特的指导力,被周围的人称为“教主”。朝比奈在进入“阪急电铁”公司后,倾倒于这位教主,成为其得意门生。这段时期发生了转机,他再次就读学士学位,同时山吸收了京大文学部的学究风气。教美学的上田寿藏教授经常在这里上完课后举办一些无拘无束的茶会。他—边从研究室的窗户远眺东面的高山,一边闲聊些像“这次新出的刊物可真无聊”之类的话。从中朝比奈先生也受到了许多启发。

朝比奈以中世纪音乐史的论文毕业后.兼职于前面谈到大阪音乐学校的教师。关于管弦乐方面,当时并没有专业的交响乐团。20年中的实际成果就是担当起某京大交响乐团的重任,作为其核心,再发挥了梅特的指挥才能,并于昭和11年秋在京都·大阪首次出演的“第九交响曲”。获得了巨大的成功,并被特别报道.朝比奈实际上担当起了首席兼辅助指挥。但之后,梅特因为日本的湿气而患上气喘,移居于加利福尼亚,作为继任,朝比奈成为京大交响乐团的正指挥,并在昭和13年京都初次登台指挥的“第七交响曲”。受到了世人的注目。那之后,他还指挥演奏了“新世界”、“我的长保乐”等等。站在指挥台上的他梢显性急,很直率.经常是一急躁起来就抢过团员的乐器亲自示范给他们看。因为其喜欢运动,所以在富有表情地进行节奏,强声部,乐句等训练时尤其俊敏。身居六甲的大宅之中却还是独身一人。我们这些学生去拜访他时,常常都是他亲自下厨做咖喱饭来款待我们。昭和15年开始实行了新的配给制,进入战争时期后交响乐活动也更加困难。那时他到上海交响乐团继任指挥,也为将来进入国际领域的指挥活动打下了基础。受聘于哈尔滨后战争结束,饱尝辛酸回到日本,当知道大阪中央广播电台终于组成了40人的管弦乐团后又高兴起来,我于昭和24年从京大来到了东京,时不时遇到充满雄心壮志,现在还保持着一份年轻心态的“特授队员”时,怀旧的心情又增添了几分。

朝比奈和北德广播交响乐团——宫罔博英
在汉堡,有个叫殊特茨奥帕的地方,这里的管弦乐团作为汉堡乐团,音乐会活动开展的十分兴盛。但与之相比:目前最受瞩目的是人气,实力都很高的汉堡广播电视台所建立的广播交响乐团(HDR)。1946年。山指挥人殊米特·伊塞尔施塔特组织,原来柏林交响乐团的首席小提琴手孔塞特及马斯塔艾裹赫·雷恩等名人加入客串。指挥也包括殊里赫特、克纳帕苏布斯、瓦尔特、魏因加德纳等名人。现在,集首席指挥和桂冠指挥于—身的古恩塔·巴恩特在这支乐团也经常在演出中被看到。巴恩特在汉堡有家,由于85的高龄,所以登场的次数有一定的限制。

上世纪60年代,朝比奈几乎每年都到北德广播交响乐团客串演出。第一次演出是在1960年1月,这时在海外经常提及的是芥川也寸志子的弦乐部分的三章,大栗峪子根据大阪民谣创造的幻想曲,在同年大阪乐团第—-次演奏会中演奏的肖斯塔科维奇第五交响曲,贝多芬第二交响乐等内容。这之后,又有弗兰克的交响曲,贝多芬第六交响曲“田园交响曲”、伊贝尔的交响诗“纪纲地”……到了1969年,演出一度中断,这与NDR的创始指挥者殊米特·伊塞尔施塔特1973年去世有关系。另外,朝比奈和殊米特50年代曾在汉堡有过一面之缘,而后;殊米特于1964年10月也应大阪乐团邀请夫、赴日进行过演出。

1987年4月,大约20年后:朝比奈在大阪、东京和北德广播交响乐团再度相遇。曲目为瓦格纳的“名歌手”以及由布鲁克纳的“浪漫”——第四交响曲。某位乐团成员曾说:此时的朝比奈和从前已经发生了相当大的变化。而该年表演的成功也进而影响到了1990年3月的公演,在这次公演中,由他指挥NDR,其中同独唱家阿历克斯·威森伯格合作的肖邦钢琴协奏曲,同奥雷格·麦森贝尔格合作的贝多芬第四钢琴协奏曲。以及最扣人心弦的R·施特劳斯的“阿尔卑斯交响曲”都获得了响彻全场的喝彩。

朝比奈和莱比锡——宫罔博英
前东德的商业大都市莱比锡有着优秀的交响乐团。最有名的是格万豪斯音乐厅管弦乐团,拥有最古老的交响演奏历史。另一个就是战前就有的莱比锡广播乐团,德国统一后仍就作为中德广播乐团.在意大利人法比奥·路易其的指挥下继续活跃着。

和“莱广乐团”的初次共同演出是在1962年3月9日的国际样板城市音乐会上。此时,美国的皮亚尼斯特和布鲁斯·芬格弗尔特共同演奏了贝多芬第3部钢琴协奏曲。其中芬格弗尔特至今只录制了1张CD,他是LP时期收录威尔纳钢琴伤口的颇具个性的钢琴演奏家。当时,大会主题是穆索尔斯基的作品“展览会上的图画”,据那时的新闻报道,穆索尔斯基作品是与朝比奈的资质最相吻合的。

第二次合作在1964年3月17日,主题是柴可夫斯基的第4交响曲。朝比奈同德国的乐团曾多次合作过柴可夫斯基的作品。

第三次是1975年3月25日,主题是柴可夫斯基第5交响曲。他同里卡尔德·奥德诺普索夫共同演奏了德沃夏克的小提琴恊奏曲。奥德诺普索夫是战前的“胜利乐团”的指挥者之一,1937年布鲁塞尔音乐会上同奥伊斯托拉赫分享了第一名。当时国籍为英国。我曾听过他的作品,其小提琴演奏技艺精湛舆朝比奈不分上下。

同格万豪斯音乐厅管弦乐团则是在莱市国立歌剧院进行过合作。时间:1968年3月9日。该团用德语上演了普契尼的“蝴蝶夫人”。主角普罗伊尔在聆听由肯贝齐尼指挥的“贝多芬合唱幻想曲”的同时进行表演。

与朝比奈隆同时代的日本指挥家——宫罔博英
提起与1908年出生的朝比奈同时代的指挥家,我首推英年早逝作曲家贵志康一(1901—1937),以小提琴手出身,留学于德国,战前指挥柏林乐队曾进行了自己作品的录音。比朝比奈早5年,即1935年指挥起东京的新交响乐团(现NHK交响乐团)。如果不是早逝的话,之后肯定能活跃于指挥家行列。朝比奈与他有着深厚的友情,也曾为他的好几个作品进行过录音。

齐藤秀雄(1902—1974),他作为教育家的方面更被人所强调。与同为大提琴手出身的托斯卡尼尼一样,是个严格的指挥家,最初进行过合奏,演奏的氛围略显不足,但以正确至上为目标的管弦乐队演奏风格现已成为世界中的主流,是与从战前就开始锻造日本管弦乐团的罗生舒特克同一倾向的指挥家。

完全没人提起过上田仁(1904—1966)的功绩,不能不说是—件遗憾的事。原为新交响乐团的巴松管演奏者,战后作为东宝交响乐团(现东京交响乐团)的常任指挥,惊人地活跃。在此暂且不继续介绍其指挥其他作品的成绩,对于俄罗斯音乐,南美音乐的连续进行首演的工作值得一写。作为肖斯塔科维奇,普罗科菲耶夫的支持者,将前者的第8,9、10、1l,11交响曲和后者的第5、6,7交响曲在日本上演,肖斯塔科维奇的第12交响曲也有LP,正是能听到各种各样演奏的现所更值得一听的录音,可能的话希望能将其CD化,作为海外的指挥活动,于1950年代的阿根廷指挥,到列宁格勒乐队的客演,受到相当不错的评价。

提起山田一雄(1912—1991),我与他交情很深。他既是作曲家;同时在指挥台上的活跃程度比朝比奈有过之而无不及,但不知何故突然死去了。他为人豪爽,其至于看上去有些粗暴,但慎重起来对于节奏等的准确把握十分充分,是个现代的指挥家。拿手曲日比朝比奈更多,其指挥的只多芬,柴可夫斯基.马勒等曲日也都LP、CD化了。

尾高尚忠(1911-1951)是一名作曲家,战前也在柏林乐队出演过,从事海外工作的声誉很高。布鲁克纳第9交响曲的日本首演指挥就是此人。

朝比奈的珍藏大碟——宫罔博英
朝比奈最初录制的一张大碟是日本作品,即曾指挥过新交响乐团的柴井史郎乾1943年在影片“夏娃的叹息”中收录的“维奇克”(日本在与哥伦比亚交战中的称呼)SP(78转唱片)盘。正如该盘在发售时所用到的作曲家寄言广告词一样——“基于‘夏娃的旋律’,仿佛在向人讲述一个星光满天的宴会故事”。的确,这是一郎充满异域情调的美丽作品。而处在青年时的他的表演,其力度与激情是可想而知的。遗憾的是,该碟无法CD化,只能用SP听。

关西交响乐团时代的录音多半是学校用作教材的SP,没有一般市场出售的碟片,因此其作品也大多无法接触,但最近,在悼念关西钢琴演奏名家金泽益孝时发售的“回忆录唱片集”中,却意外找到了两曲朝比奈所指挥的关西乐团的伴奏。此话对于金泽先生虽有失敬意,但在我看来.该集中的这两首曲子有着更高的价值。这便是拉赫曼尼诺夫的“帕加尼尼主题抂想曲”及李斯特的“死之舞”,都是音质优良的上乘作品,在旧音乐杂志中可看出这两片都曾受到过严厉的批评,但在我看来仍旧不会对关西乐团的实力产生怀疑,显然,当时紧张的朝比奈和他的乐团是作过最大努力了的。有关该CD其他部分,也有颇多亮点,此处便不一一叙述。

指挥吹奏乐团的录音也有相当一部分,在他任大阪音乐团团长期间,曾在录音棚录制过大量作品,其中还包括许多大栗裕的曲子。令人吃惊的是就连与海上自卫队的东京音乐队及横须贺音乐队的合作演奏也留下了录音。与学生乐团的合作,留下的碟片有与名古屋大学乐团合作的布鲁克纳,与京大乐团的合作,以及与“朱内斯”乐团的合作等。这些与业余学生乐团的合作,由于不存在过多压力,因此留下了许多让人叹服的“佳作”,向人们充分展示了朝比奈的风彩。
--------------------------------------------------------------------------------------------------------
文字出处:http://v7.wunderhorn.com/article/article.php?meta_id=169
注:此资源原来由蹦蹦发布过,但由于系统故障造成硬盘资料丢失,没能传完。因此再重新发布一次。


专辑曲目

CD1、CD2降B大调第五交响曲
CD3. c小调第二交响曲
CD4. d小调第三交响曲《瓦格纳交响曲》
CD5. 降E大调第四交响曲
CD6. A大调第六交响曲
CD7. E大调第七交响曲
CD8. c小调第八交响曲
CD9. c小调第八交响曲
CD10. d小调第九交响曲
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