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专题栏目 |
|
|
相关文章 |
|
|
|
|
|
|
Mahler 马勒 -《少年魔号、流浪者之歌》(Wunderhorn & Wayfarer Songs)Fischer-Dieskau, Barenboim, BPO[APE] |
★★★★ |
|
Mahler 马勒 -《少年魔号、流浪者之歌》(Wunderhorn & Wayfarer Songs)Fischer-Dieskau, Barenboim, BPO[APE] |
|
作者:外语沙龙 文章来源:外语学习网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06-08-14 00:30:15 |
|
eMule资源 中文名称:少年魔号、流浪者之歌 英文名称:Wunderhorn & Wayfarer Songs 资源类型:APE 版本:Fischer-Dieskau, Barenboim, BPO 发行时间:1990年 专辑歌手:Mahler 马勒 地区:美国 语言:英语 简介:
专辑介绍: 马勒的歌
出处:台湾著名歌唱家 金庆云
一百年前,马勒站在世纪的交界,正如我们现在。那时候,即使他是炙手可热的维也纳歌剧院指挥兼总监,在创作上还只是半业余的“暑假作曲家”。那时候还没有人知道新世纪里会发生甚么。音乐会往哪里走。马勒也如贝多芬、布鲁克纳没有突破九部交响曲的大限,但《大地之歌》或是他的瞒天过海之计。的确,马勒时时感觉到死亡的阴影,人世的无常。
一百年后,马勒被公认为重要的,伟大的作曲家。而且是属于(我们的)二十世纪的。他是维也纳的最后一位交响乐大师。但除了交响乐,马勒的音乐作品几乎只剩下艺术歌。他的音乐,就这样从最小的形式一下跳到最大。而且两者的创作平行交融。马勒的“交响乐充塞着歌曲”。即使不用人声,交响乐里也一再出现歌的旋律主题。《大地之歌》就在歌与交响乐两者之间难于定位。另一方面,他的歌多半都有管旋乐的版本,突破了舒伯特以降以钢琴伴奏为主的传统。指挥家Willem Mengelberg说过:“马勒交响乐的核心是民歌”。
马勒的歌不多,只四十六首(不计《大地之歌》)。采用的歌词除了早期零星几首,不外四个来源:自创歌词、《少年魔号》民歌集、吕克特的诗、《大地之歌》里贝特格(Hans Bethge) 改写的中国诗。其它德语重要诗人的作品一概不取。歌词的选择反映着马勒风格思想心境的变化。创作时间也按照这个顺序:1880-84年早期作品,《流浪者之歌》(Lieder eines fahrenden Gesellen);1988-1901年《少年魔号》(Des Knaben Wunderhorn);1901-04年吕克特诗,《亡儿之歌》(Kindertotenlied);1908年《大地之歌》。
早期的歌有摸索模仿的痕迹。自撰的歌词透露着爱情的挫折,对世界的好奇,对人生的困惑。《少年魔号》承接民歌传统,却进而颠覆了浪漫主义的美学观点,带着抽离个人经验的客观性。吕克特是马勒唯一的“原创”诗人。他的诗不只形式精妙,也提供了中年马勒思索生命的内容,《亡儿之歌》是向死神的质问。而《大地之歌》,是马勒遭逢遽变,自知不久于人世的回顾。在遥远的东方,李白、王维的诗里找到知己。这四个时期的题材,与马勒自己的生命历程彼此呼应。
马勒是独特的。独特的取材,独特的音乐语汇,独特的美感。马勒的歌贴近二十世纪。那是奇妙的矛盾的混合。一方面把唯美、感伤、抒情发挥到极至,一方面又夹杂着俚俗怪诞,诡异不安。他站在一个新潮流的起点,有些骚乱,有些矛盾。都不算是革命。
正就是这纷杂的人世风景,令人怀疑,沮丧,厌倦,疲惫。又总有小小的喜乐,永恒的憧憬,令人拳拳眷恋。就像马勒用三个p标示的人声,从管弦的阵仗中穿透出来。有时是无限绵长温柔。骤然又有音程的突兀大跳。然而无论乐团如何五彩缤纷,总是清晰的倾诉着纯粹真诚的本心。马勒歌里的矛盾正如马勒的矛盾。工作狂,成功者,隐士,梦想家。怀疑与信仰,悲观与奋斗。似坚定而敏感,似脆弱而柔韧。
而一切矛盾之上,马勒自始至终探询着同一个终极问题:生而何为,死而何往。问题没有答案,只有过程。每一个音符都是探索与沉思。他的交响曲是歌的延续,是他与世界的对话。每一个人都是孤独的,因而彼此相连。在死亡惶惶的威胁下,以忧伤的眼,深深凝视这世界。深深呼吸着大地的芬芳,感受那无尽的,永恒的美,直到最后一刻……然后孤独的离去。
早期歌曲迟至1892年才发表。《春晨》(3)与《回忆》(4)作于1882。《幻想》(1)、《小夜曲》(2)可能作于1887,歌词取材于戏剧《唐璜》。其中已经透露出一些马勒未来的发展。如《春晨》钢琴部分的厚密,有乐团的味道。《幻想》中要求钢琴模仿竖琴。
《流浪者之歌》与马勒第一次认真的恋爱有关。歌集的主角,一个“走工”的学徒,正可为那时马勒生活的自况,但也让人联想到舒伯特的《美丽的磨坊女》。这其中“仿真”、“创造”或“自叙”的成分孰重,难于论断。
这是马勒青春期的一个总结,自我风格的开始。呈现在音乐中的,是一种奇妙的混杂,矛盾,对比。
第一首《当我爱人结婚时》(8),标准的步伐节奏,被三连音、切分音搅乱,更像是婚礼的舞曲。人声“轻声而悲伤”的进来,与舞曲形成对比。马勒不厌其烦的每三四小节写上“快一点”、“慢一点”的速度提示。第二段场景丕变:上扬的,“温柔的摆动”,所有的乐器一起哼唱着欣欣向荣的田园之歌。第三段里又回到现实。快慢交替,悲喜参杂。典型的A-B-A’三段曲式。
对比也在各首歌之间。第二首《今晨我走过田野》(9),世界继续炫耀她的魅力。阳光下的花儿鸟儿一切都活得兴高采烈,而且热情的拉着失意者加入赞颂的行列。全曲三段都大调之中,近乎童话世界的快乐。只有到最后是一个没有真正结束的尾声,犹疑的自问自答。旋律与开始第一句相同,但最后一个音变成了半音下降。他又堕入了痛苦之中。
第三首《一把火红的刀插在我胸前》(10)是痛苦的全面反扑。半音下降的马勒式吶喊“O weh!”(“痛啊!”)出现十一次。“狂暴的”9/8拍子。连串的三连音,尖厉的和弦。第一段末第三次的“痛啊!”在九小节之后才微弱的出现。第二段里,一次次上扬的,对幻影的追求,都落入痛苦的现实。最后在一小节内,放大到最强音又绝望的收束于最弱。
激情过后,第四首《爱人的一双蓝眼睛》(11),人声没有前奏就出现。马勒指示“以神秘的沉重表情,不带感伤”。这是舒伯特风的,甘柔的浪漫主义歌曲。平静,没有太多怨怼。流浪的旅途。带着忧伤走向世界。然而结局却出乎意料。《冬旅》中呼唤着旅人歇息的菩提树,在音乐史上已经成为自然疗伤剂的象征。马勒决定在树下停驻。于是,如一个奇迹:“一切又完好如初!/爱与伤痛/世界与梦!”降到最低音,后奏里两次传来开始时的旋律,如一个回声。
这或许是这部歌集最值得注意的地方:不仅是感情撕裂当下的感受,而是包括了回顾与反省。“爱与伤痛,世界与梦”是马勒音乐不变的主题。是他灵魂与艺术的自白。前二者是浪漫主义的核心,但似乎马勒特别把这小我的感受,放在与“世界”对应的高度与广度观看。
从这里,一个学徒,经历爱与痛苦的旅途,逐渐走向成熟大师。
《少年魔号》三册,从1806到1808年陆续出版于海德堡,是两位诗人Achim von Arnim和Clemens von Brentano搜集改编的德国民歌(词)集。十三年间,马勒有二十四首的歌词都出于此。几占全部歌曲一半。
马勒谱出了德文艺术歌里最迷人特异的一组作品。从童谣、情歌、讽刺, 到饥馑、战争、死亡。从民歌旋律,舞曲节奏,简单伴奏到色彩浓烈,管旋厚重,关怀深切。《少年魔号》的创作过程就是马勒的成熟过程。
马勒选择的歌词常粗糙怪诞,逻辑松散。在幽默有趣之外,也真实反映了低层社会的生活思想。这样的歌词,让作曲者有充分的自由。对《少年魔号》情有独钟,是马勒慧眼独具。这是与“庙堂艺术”相对的“乡土艺术”;也是与“优美”相对的“怪诞之美”。
《太初之光》(5)是第二交响乐第四乐章的独唱曲部分,但开始时是以独立的管弦乐歌曲写成的,最能反映马勒的歌与交响乐之间的关系。朴素的歌词中透露出马勒的核心思想。《莱茵小传奇》(6)是最快乐无忧的一首。传统民歌的风味,令人一听如故。旋律流来流去,绵延不断,好象天下万流归宗,总会流到爱人那里。像转个不停的舞曲。《是谁编的这支小歌》(7)有长达十小节的花腔乐句。前面的歌词是典型的民谣情歌。最后第二句脱轨的低音,造成滑稽的效果。
对爱情,这个时期的马勒似乎冷眼旁观,不轻易流露真情。《我高兴地穿过绿色的树林》(12)是一首典型的民谣情歌。马勒指示“如梦的,一直很温柔”。牧歌式的分解三和弦旋律,轻杨的鸟鸣,是一首美丽的歌。最后一段歌词是马勒自己加上的。仿佛在耳边催眠似的低问。也似乎透漏着他对爱情的不确定感。
《分离》(13)Ade(再会)唱个不停,好象并不真的那么痛苦。分别就分别吧,命运如此,又能如何?十六分音的奔驰节奏贯穿全曲,马勒指示要钢琴模仿鼓声。《高度鉴赏力之颂》(14)是德文艺术歌里最著名的讽刺歌。音乐轻快流畅,好象在春天的树林里,悦人的声响此起彼落,像童话故事。很多音画的效果,如布谷的咕咕,夜莺的鸣啭。当然最突出的是驴叫“咿哑”,下降超过两个八度。马勒暗骂批评家,替音乐家出一口气。所以歌者也都乐意学驴叫。
面对死亡,马勒收起了嘻笑怒骂。《少年魔号》中有关士兵的歌八首,占三分之一。马勒童年时住在军营附近,军号军鼓,行军节奏,是他的音乐启蒙,留下了一生不能磨灭的印象。他的歌和交响乐里进行曲的节奏不时出现。
“如梦寐,轻声”,《在美丽号角吹响的地方》(15)仿佛在另一个世界里发生。绿色的草地是葬身之所。这一切对话都如梦幻。敲门声或许只是错觉。夜莺啼叫是惊醒梦中人,或是催促鬼魂离去。。压抑的,遥远的号角声,从一开始就在背景中,断断续续,召唤着兵士。还有沉重的进行曲节奏,凄凉神秘。整首歌都在窃窃私语的pianissimo中。士兵叙述的部分甚至是大调,有一种过度美化的,诱骗的感觉。但他欺骗的是他自己,他不知道,不甘心知道自己已经死了。所以女孩子哭泣。他要带她去的地方是死亡之域。他的声音那么温柔,爱是真的,温柔也是真的。是战争与死亡让爱与温柔成为一场骗局,一个不可能实现的梦。
战争与饥馑与死亡相连。《尘世生活》(16)从头到尾钢琴上的十六分音好象被死神追赶着。让人想起舒伯特的《魔王》。孩子的地方用“恐惧的表情”,旋律一路半音下降,在“我要死了”的地方的高音。好象溺水的人不断下沉,胡乱拍打着冲出水面叫喊一声救命。伴奏剧烈的升降。在一个小节里面冲到超过三个八度。而母亲的力度是p,接连下降的音线好象是被生活折磨得精疲力竭。孩子的呼叫一次高于一次,母亲的口吻却始终不变。是无能为力,或是麻木,或是强作镇定。这里面有一个旁叙者,负责每一段之间的连接。但最后,这旁叙者接替了孩子的高音,喊叫着宣告孩子的死亡。
写出这首歌的马勒,不再只是一个浪漫主义者,而是一个人道主义者。用的是表现主义般强烈的手段。马勒的妻子阿尔玛(Alma)说:“他用音乐写出了陀斯妥耶夫斯基的想法:‘我怎么能够幸福,如果在这世界上还有一个生命在受苦。’”
马勒在《少年魔号》里真正踏入成熟期,踏入四十岁,他生命中的最后十年。
马勒曾经说过,“我现在只能谱吕克特,这些诗才是第一手的,其它的都是第二手。”如今被视为《吕克特诗》歌集的五首中,四首写于1901年夏天,第五首,《如果你爱的是美》写于1902年夏,是送给新婚妻子Alma的礼物。这是他写第五交响曲到第六交响曲前两乐章的时候。
吕克特(1788-1866)是一个奇人,东方语言学者。他的波斯诗歌翻译,影响深远。在自己的德文诗中,他也引进了其它语言的特点。在马勒之前,吕克特的一些诗已经被写成了著名的艺术歌。但还是马勒让他在歌中不朽。不只是歌,从第五交响乐起到第九,每一部引用了吕克特歌的音乐,越来越明显。马勒自己都震惊,“音乐的走向是如何被预先决定了”。
以语言学家都对音韵的格外敏感,吕克特的诗也富有音乐性。形式精妙,擅用重复与替换,有时几近于文字游戏。马勒被他的形式吸引,而马勒发掘了他深刻的内容,特别是其中神秘主义的倾向。
《吕克特歌》五首严格不能算是一个歌集,形式上差异很大。五首诗与“少年魔号”的最后两首一起发表于1905年。《别偷看我的歌》(17)歌词内容像一首民谣风的小歌。旋律的起伏特异而有张力。《我嗅到温柔的香气》(18)歌词可以代表吕克特的文字把戏:同一字以不同的意义和词性反复出现(Linden:温和的,菩提树)。马勒则在精巧的形式掌握之外,一意捕捉飘邈的香气,蕴介的情意。“菩提树”让人想起舒伯特,想起马勒自己的《流浪者之歌》。而“非常温柔内省”的指示,又几乎是舒曼。整首歌都是pp。第一句的旋律用了五声音阶,听来特别亲切。平稳的八分音节奏,圆滑的线条,真是一首美丽的歌。
《我与世界失去了联系》(19)是对外在世界的告别,退隐,潜入一个自己的精神的小世界。没有悲伤怨叹,而是完满自足。割断了与外在的牵连,放弃名利的追逐。对世界而言,可能算是死了。他只要为自己活着。这是马勒向往的境界,是他在歌剧院忙碌生活中,每年暑假孜孜创作的心情写照。正如中国文人的隐逸思想。的确,这首歌是通往《大地之歌》的桥梁。经过吕克特,后来马勒进一步在中国诗里找到他精神的归宿。这首歌到第四小节才脱离五声音阶。和《大地之歌》相近。
马勒,在歌里念念不忘“世界”。从《流浪者之歌》到《亡儿之歌》,他总质疑世界无情地照常运行,无视于渺小个人的悲欢离合。而一个人也可以向世界说不。追寻自己内心的和平美丽。在“自己的天空,在爱里,在歌里”,在艺术里。而这样的孤绝纯粹,竟也是分享。因为爱,因为艺术。
马勒对妻子Alma说,《如果你爱的是美》(20)是他的第一首情歌,是“最私密的献礼”。可能因此1907年在柏林马勒唯一一次亲自钢琴伴奏的这个歌集首演这首并不在内。歌词似乎特别触动了马勒的疑虑不安。例如在“如果你爱的是青春”,突然转为小调。透露出面对一个比他年轻一半的妻子时心理的压力。
1901年初,马勒急病几死。这对盛年的他,是一记当头棒喝。对生命无常的感悟,反映在《正当夜半》(21)里。这是马勒最宗教性的一首歌。充满了不安,犹疑,最后的胜利近于悲壮。从开始时的安静里很难想象最后发展的强烈。
在午夜,生与死,天堂与地狱的分界点上,灵魂与生命经历了一场危机。认识到自己的渺小,世界的广大,生命的脆弱,理性的不可恃,而终于寄托于宗教。
五段的歌词,从安静里开始。逐渐步入神秘的,怀疑的,动摇的情境。调性是小调-大调-小调-小调-大调。第二段比较强而丰满。那是一个自我突破的尝试。而在第一、三四段中,前奏里就预示过的的三个动机不断的对位出现。在向上提升,或向下沉沦之间摆荡。而到了第四段,那一路下行的第三动机以似乎经盘据了大部分。似乎已经没有出路。然而不可思议的第五段出现了。萎靡的第三动机在这里被扫荡一空。仿佛天国的号角全部吹响,光芒穿透黑暗。信仰是得到救赎唯一的路。一个辉煌的庄严结尾。
专辑曲目:
Des Knaben Wunderhorn 01. Wo die sch?nen Trompeten blasen [7:11] 02. Der Schildwache Nachtlied [6:00] 03. Tamboursg'sell [5:49] 04. Rheinlegendchen [3:14] 05. Lob des hohen Verstandes [2:26] 06. Trost im Unglück [2:15] 07. Das irdische Leben [2:39] 08. Des Antonius von Padua Fischpredigt [4:06] 09. Verlor'ne Müh [2:45] 10. Lied des Verfolgten im Turm [3:44] 11. Wer hat dies Liedlein erdacht [2:02] 12. Revelge [6:47] Lieder eines fahrenden Gesellen 13. Wenn mein Schatz Hochzeit macht [4:01] 14. Ging heut morgen übers Feld [4:18] 15. Ich hab ein glühend Messer [3:06] 16. Die zwei blauen Augen [5:11]
|
没找到针对您问题的答案?你也可以在Google上搜索更多相关的内容 |
|
|
文章录入:admin 责任编辑:admin |
|
|
上一篇文章: Julio Iglesias -《星夜》(Starry Night)[APE] 下一篇文章: Sir Georg Solti -《瓦格纳:尼伯龙根的指环》(Wagner:Der Ring des Nibelungen)[更新完毕][APE] |
|
|
【字体:小 大】【发表评论】【加入收藏】【告诉好友】【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
|
网友评论:(只显示最新1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