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
专家谈2006年9月PETS口语备考(下)
作者:未知  文章来源:互联网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08-08-28 17:26:20  文章录入:admin  责任编辑:admin
    资料提示: 7.要掌握一定量的“填空词”(mouth-filling phrases)或连接词   所谓填空词就是指在说话时由于犹豫、思索、改变话题、进而说明等需要而发出的某些模糊声音,在语流出现空白时起填空作用,以便使语流免于中断,同时也对说话者的情绪起...

 7.要掌握一定量的“填空词”(mouth-filling phrases)或连接词

  所谓填空词就是指在说话时由于犹豫、思索、改变话题、进而说明等需要而发出的某些模糊声音,在语流出现空白时起填空作用,以便使语流免于中断,同时也对说话者的情绪起稳定作用。不要误解,这里所说的“填空词”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填空词,因为口试具有边说边想、时间紧迫等特点,所以要求考生会使用一些填空词。英语中常见的起填空作用的声音词有er, mm, um等,通常没有特定的语义。起填空作用的词和词语有well, perhaps, you see, you know, I mean, it seems that, sort of, kind of等。这些词未必有特定的含义,但显示了说话者对所谈事物或听众的态度,同时对表达思想也有辅助作用。perhaps可起缓和语气的作用, mean常用来澄清说话者的陈述,you know/see则可用来表示不言而喻的情况。但是,考生需注意的是,考试中不要为了表明自己会用填空词这一方法,而频频使用,致使语流不畅,反而适得其反。使用填空词要讲求技巧,合理使用填空词。

  8.重视口语综合能力的提高

  由于口语是一种综合能力,涉及到语言、文化、习俗等多方面的因素,不可能单独孤立地培养,仅仅通过一门口语课的学习来提高口语是很困难的。口语课的学习必须与其他方法同步进行。在语言的五大基本技能中,听、说、读、写、译各种能力之间都或多或少地存在着一种制约关系。首先,听和说不能分家。多听多看题材多样的录音电影等有声资料,为练习口语做准备。“听”可以分为“精听”和“泛听”,前者的重点在于深度,后者则注重广度。“精听”的部分要注意模仿其语音、语调及词语搭配和习惯表达:“泛听”材料中更需注意的是其中的要旨和观点。其次是阅读。阅读能力不强的人很难写好或译好,同样,阅读面不广,知识结构不全,也很难将一门外语讲好,同样,阅读小说时,读者会领略到口语在真实语境中千变万化的应用,对其稍加留意定会掌握不少地地道道的口语素材。这类口语素材的积累非常重要,因为我们生活在非母语环境中,只有靠平时点滴的积累才能开阔视野。

  写作能力的提高对口语同样有促进作用,在口试考试过程中,在回答完主考官的提问之后,还要回答另一位考生的相关问题。如果缺乏写作中对行文的组织能力,口头表达上就会语无伦次。翻译尤其是口译与口语关系密切。因此,不少人认为“见汉语,讲英语”也是一种练习口语的有效方法。这种方法并不是主张从汉语到英语的翻译思维方式,而是指在不知如何用英语表达汉语时,应千方百计地将其挖掘出来。

  二、口语考试注意事项

  PETS口试是由三节组成的,在第一节考试中,互动交际是在主考官和两位考生之间进行的。一开始,主考官与考生要相互打招呼并进行简单的介绍。主考官在从考生手中索回登分卡后,询问考生的姓名,有时可能还要问他的姓名怎样拼写或全名怎样拼写。也许,在某些考生的眼中,他们会认为这是多余的问题,在此,有必要向考生说明一下,这类问题不多余,原因如下:

  第一,主考官所提出的问题都是按照大纲上的要求进行的,一般说来,主考官的问话不能偏离考试大纲。

  第二,让考生说出姓名、拼写名字,可以初步观察考生对问题的反应能力、发音情况以及英语的熟练流利程度。

  第三,为缓和考试气氛,通过提问这种熟悉常见的问题,可以逐渐把话题过渡到口语考试的内容上。

  另外,在第一节考试中,按照考试的程序,考生应该做到问什么,回答什么,考生一般不宜过于主动。有些考生当主考只问了一个问题的时候,就一口气回答了很多涉及下面即将要回答的问题。这样,一来打乱了考试的提问步骤,二来容易使人觉得好像是在背诵事先准备好的东西。在第一节考试中,有发挥性的问题供考生发表意见。如有关Leisure话题中,有这样的问题:“Is there anywhere you would particularly like to visit? Why?”对于这道问题,考生可根据自己的情况说:“Yes, there is.”或“No, there isn‘t.”在主考询问“Why?”之后,考生便可进行自由发挥,但也不宜过长,因为考试的时间是有限的。

  在考试中,考生应注意的是,要根据提问的问题,从条理性、逻辑上去组织语言,所谈的内容尽可能切题达意,不说与题无关的话,不说意义不明显的话,不说前言不搭后语的话,条理与连贯在考试中显得比较重要。如果一时语塞或想不起确切的表达方式,千万不要缄口不语,而是应该适当运用前面所说的“填空词”(mouth-filling phrases或hesitation fillers),如“mm,um,err,well, I mean, I think, you see, you know, how shall I put it”等。适时运用这类填空词,表明发言人还在积极地思索与考虑,马上就会继续讲话,从而避免令人尴尬的冷场局面。

  在第二节活动中,互动交际是在两位考生之间进行的。主考老师只是负责向考生交代要求然后就退让一旁,静观两位考生之间进行合作交流的表面情况。在第二节口试活动中,考生应该注意以下3点:

  第一,不要把主考官当成交流对象,讲话时应对着自己的搭档而不是对着主考官。

  第二,此节活动是讨论,要求考生发言机会均等,故不要将此节考试引向一种单纯的一人提问、一人回答的局面。讨论应该在两位考生之间进行,对所讨论的问题,无论是赞同还是反对,或者另有见解,都应该以你一言我一语的形式进行。切忌一个人长时间地讲而另一个人长时间地听。若出现这种局面,听者应该以得体的交际语言予以中止、打断。类似“I‘m sorry, I have to interrupt you.”; “Excuse me, what did you say just now?”; “I’m afraid I have to stop you, but……”这样的话语,考生应该掌握。若在本节讨论活动中,一方发言已毕,而另一方仍沉默不语。类似“This is my point of view. What do you think of it?”; “Can you tell me something about it?”; “Do you agree with me or do you disagree with me?”; “What‘s your opinion?”这样的话语,可以鼓励对方开口,从而形成良好的“你来我往”的讨论局面。总之,考生应把握本节的重点,积极主动、有效地在考生之间进行交流。双方都应该对会话中的“轮换体系”敏感,保证“每次至少有一方在说话”。在第二节活动中,考生应礼貌退让;想插话时,用得体的语言争取发言权;出现冷场场面时,要善于适时切换话题。只有这样,讨论才能进行得有声有色,顺利进行,达到互动交际的目的。

  第三,考生应走出两个误区。一是“少说为佳”。这种情况出现在考生中一方水平有限,言语短缺,加上开口说话容易犯错,因此,当其搭档在讲话时,宁愿当听众而无意去接过话题。其实,考生在这节中的参与意识和投入讨论的次数,是主考老师评分的一个准则,不要认为“少说为佳”,而是要寻找机会,中止搭档的发言,夺回自己的发言权。另一种情况是考生很健谈,一个劲地说,表现出一种“话霸”的作用。这样就不太合适。这一节应该是两考生之间的互动交际,是双方共同参与的讨论活动过程,如果一方不停地讲,而不顾另一方的存在,也有违反会话中的“合作原则”之嫌,也应该予以回避。

  第三节,考生对各自所持有的口试试卷给出的信息或画面进行连续表达。一方面发表意见时,另一方认真倾听其发言内容,并在该方表达完毕之后,听者须对说话者的话题内容进行提问。

  三、口语考试特别提示

 首先,第一印象非常重要。由于口试考试是考生直接面对考官(face-to-face),所以给主考官留下一个比较好的第一印象是非常重要的,他会在接下来的考试中以一种轻松、温和的语调与你交谈。这个第一印象不仅仅是衣着方面的。当然,穿着整洁,仪表大方是很重要的一个方面,它能给人一种美好的感觉,从而对你这个人的整体素质会留下一个很好的印象。还有当进入考场后要礼貌地问候老师,离开的时候应该说感谢和再见。

  其次在口试考试中的第一印象之中,表情及心理方面的第一印象是至关重要的,当你推开门进考场的时候,一个微笑,一个颔首示意,就能使你和主考官的距离拉近,前面已经说了,口试考试是考生和主考官face to face,所以,这一点是很重要的,在我担任主考官的时候,考生一进门就报以一个微笑,一个颌首示意,我肯定会回报一个微笑,一个点头。没有一个考官会当考生以一个微笑、颌首示意向他打招呼的时候,会回报一张苦瓜脸的。这样,心情会一下子调动起来,彼此都有一个好的心情,两人之间的距离也拉得很近了,考试也就像拉家常一样了,于是考试自然而然就会很顺利了。

   第三要注意眼睛和手势的使用(body language ).当回答老师的问题时,考生要借助手势表达出你想表达的思想。还要用眼睛不时地注视每一位老师。千万不要低头自言自语或者只顾回答自己的问题,无视老师的存在。

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