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
大学生生涯规划
作者:提问者  文章来源:互联网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08-10-26 11:18:00  文章录入:admin  责任编辑:admin

飘雨擎风
[学长]
大学生生涯规划 10分
回答:1   浏览:91   提问时间:2008-10-26 11:18
找一篇 以大学生的角度 写生涯规划的重要性的文章

急求 谢谢~~~~
2008-10-26 13:29 提高悬赏10分
最佳答-案 此答-案由提问者自己选择,并不代表爱问知识人的观点
揪错 ┆ 评论 ┆ 举报

陆氏春秋
[学弟]
大学生生涯规划在我国还是一件新鲜事,对许多刚进大学校门的新生来说更是第一次听说,然而作为生涯规划的发源地——美国,生涯教育从幼儿园就开始抓起,高中阶段更是全面系统地进行。而我国的学生在高中阶段大多是想着如何完成父母交给的重任——考上父母规定的大学,因而在大学阶段以前,他们绝大多数都是在按照父母的规划设计进行学习和生活。而进入大学后该如何规划大学生活及自己将来的职业生涯,许多学生还没有计划,也未有此心理准备,因为父母没对他们提出这样的要求。在父母看来,自己的孩子进入了大学,将来的职业也就有了一个基本的保证,再说孩子高中阶段非常辛苦,进入大学后则可以适当休息一下。因此,许多大学新生入学后,心里也是大大地松了一口气,怎么也要好好地放松一下。



事实上,大学生涯的规划和管理需要从学生一进入大学就开始着手进行。当然,生涯规划也不是只仅仅规划大学四年的时光,生涯这个词(career)本来就有从生到死、贯穿人一生的意思。现在也有人说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也就是指大学生对将来的职业应有基本的定位和必要的知识、能力准备。古人说得好,“求乎其上,得乎其中;求乎其中,得乎其下也。”有目标和没目标不一样,目标高与目标低四年下来差别也显而易见。



许多大学新生刚进入大学,对所有的事情都感到新鲜,新的环境、新的同学、新的学习和生活,无不吸引着他们的眼睛,需要他们去了解和适应。加之父母没在身边,致使他们的学习和生活大多缺乏计划和规律,往往跟着感觉和兴趣走,天马行空,自由自在。针对这一情形,生涯教育一个重要的方面就是要增强大学生自我教育、自我规划和自我管理的能力。当然,大学生能否有效自我管理也是实现自己生涯规划的重要保证。因此,每位大学生都应当清楚地意识到,和以往人生阶段相比,大学的学习和生活方式发生了巨大变化,需要他们提高自我管理的意识,增强自我管理的能力,对自己的大学生涯进行必要及时的管理和规划。这样,大学阶段就会成为自己职业生涯发展旅途上的一个良好开端。



大学生涯与生涯规划



生涯规划简单理解就是要规划一生、一生都要规划。当然规划也是分阶段的,既需长远的方向性规划,也要有阶段性的具体打算。而大学生生涯规划,相对来说,主要是针对大学阶段,也就是主要是一个四年的规划,目的是为四年后的就业或继续求学打好基础。



按美国著名职业生涯学家舒伯的理论,人一生中的职业发展可划分为5个大的阶段:成长阶段、探索阶段、建立阶段、维持阶段和衰退阶段。其中探索阶段从15~24岁,是择业和初就业阶段。大学生活就属于这个阶段。探索阶段还可细分为三个时期:第一是试验期,从15—17岁,是综合认识和考虑自己的兴趣、能力与职业社会价值、就业机会,开始进行择业尝试的时期。第二是过渡期,从18—21岁,是查看劳动力市场,或者进行专门的职业培训时期。第三是尝试期,从22—24岁,是选定工作领域,开始从事某种职业的时期。如果按舒氏的理论来套,大学生应属于探索阶段的过渡期和尝试期,但实际上由于我们国家生涯教育的滞后,大学阶段实际上还处于试验期,有的甚至更加延后,许多同学是在大学快毕业时才开始结合自己的知识与能力背景,谋划自己的职业取向。这种情形必须改变,也就是说必须将大学生生涯规划的时间提前,在目前还无法将生涯教育提前至高中阶段的情况下,对大学生的生涯教育则必须抓紧。



生涯规划与我们常说的学习计划有点相似,但不能完全等同。生涯规划是对自己的一个整体规划和综合规划,而不仅是一个学习计划,学习计划只是其中很重要的一个部分。生涯规划立足于对未来职业的定位和展望,从整体上来安排自己的整个大学学习和生活,目的是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为未来的职业发展作好知识和能力的准备。作好生涯规划既难也不难,制订一个简单的规划不难,难的是要客观地认识自己,制订一个适合自己的规划,既不能好高骛远,也不能妄自菲薄,不能把别人的规划拿来当作自己的规划,把别人的目标当作自己的目标,不能随波逐流,老跟在别人后面跑。比如别人准备去考研,你也去挤这座独木桥;别人想出去留学,你也去考托、考G。聪明人总是在没有路的地方开出一条路出来,让别人沿着他的足迹走。另外,还有很重要的一点就是,大学生在作自己的生涯规划时,要以社会和时代对你的要求为规划前提,社会对大学生的规划体现了这个时代的特色,是这个时代对这一代人或这一代人才的一种普遍要求。比如,在为人上,要讲究诚信、平等待人,要善于与人沟通、交流,尊重和理解他人;在知识上,要厚基础、宽口径,要把英语和计算机的基础打好,同时要掌握和了解学科前沿知识;在能力上,要具有将知识运用于实践的能力,特别要强调的是要有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因此,制订自己的生涯规划,一定要与时代和社会对你的要求相符,这样大学生才能适应这个时代,与时俱进。



大学生涯自我管理的内容



对大学生涯进行自我规划与管理涉及到了若干方面主题,同时也需要处理好一些关系。



首先,在制订规划前,每个大学生要问自己几个问题。第一个问题是“我是一个什么样的人?”第二个问题是“我将来想做什么?”第三个问题是“我能干什么?”这三个问题实际上都是为了让大学生了解自己,认识自己,这是做好生涯规划的前提。第一个问题是让大学生认识自己的性格、气质。从心理学上来说,每一种气质类型都有自己的长处和不足,客观地加以认识,就能扬长避短,增强规划的匹配性和可行性;第二个问题是了解自己的职业取向,自己将来想从事什么样的工作岗位,这个工作岗位是否与自己的性格、气质相符的,是否是自己愿意做的;第三个问题是为了让大学生了解自己目前的已有知识和能力水平。因为不同的职业对大学生的知识、能力结构的要求是不同的,认清自己现有的知识能力与未来职业要求的差距,就能找准努力的方向,就能对症下药,提高效率。



其次是要规划好自己的时间。我国著名的教育理论家瞿葆奎先生曾说过:“时间就是发展的空间”。也就是说,谁抓住了时间,谁就能获得更大的发展空间。四年在人的一生中不算是一段很长的时间,但也不是一段很短的时间,而从其重要性来说,这四年可以说是人生的一个最重要的时期。不过,这四年也是人生最浪漫的时期,学习、友谊、爱情使这青春的四年充满诗意和多元的色彩,但这几者在时间上有时是会冲突的,大学生在这段时间要学会为人、学会为学,提升自己的整体素质,有的同学还想学业、爱情双丰收,这就要学会科学地安排自己的时间。瞿葆奎先生曾对他的博士生有过“三少”的要求:即“影视少看一点、天少聊—点、觉少睡—点。”在瞿先生看来,时间就是海绵里的水,是能够挤出来的,积少成多,每天省出一个小时,一周下来你就比别人多出了一个工作日,瞿先生的学生多有成就,是与先生对他们严格的要求分不开的。



再就是需要处理好几对关系。前面已说过,生涯规划是一个整体的规划,它既包括学习,也包括交往和其它社会实践。当代社会需要的不是只会读书的书呆子,而是需要善与人相处、能运用知识创造性地解决实际问题、并具有个人人格魅力的新型人才。因此,在大学阶段就要处理好为人与为学的关系、知识与能力的关系、理论与实践等几对关系。为人与为学的关系在大学阶段显得尤为重要,笔者在读研究生时,导师总是教导我们要“先为人,再为学”,“为学一阵子,为人一辈子”,这确实是很有道理的。高中阶段大家埋头于学习,同学之间的交往往往比较少,也比较单纯,而到了大学阶段,来自天南海北的同学,要共同生活在一个班级、几间小小的宿舍,一个人的人品如何、为人如何,往往就决定了他能不能受到大家的欢迎,能不能融入群体之中,这对大学生将来在工作环境中的发展也是非常重要的。因此,每个同学都要在认真分析自己的个性品质的基础上,努力改正自己的缺点,学会与周围人友好相处,不断提升自己的能力。能力主要指哪些方面呢?一般来说,可以分为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创造性地解决问题的能力,大学阶段己不能停留在照搬照背书本上的知识,还要具有怀疑和批判的精神,要善于从没有问题的地方发现问题,用自己独到的视角来分析问题,用前人没有用过的方法来解决问题。而理论与实践的关系,也是目前高等教育中令人关注的问题,许多大学生实践能力不强,因为在大学阶段大学生深入社会、参与实践的时间和机会不多,还有许多大学生害怕走向社会,往往满足于纸上谈兵,坐而论道,缺乏对社会和对专业领域实际情况的了解,因而使他们在求职择业时往往被富有工作经验的人打败。这就要求大学生们在大学学习期间,就要勇于走出校园,敢于去实践中调查研究,主动去用人单位兼职实习,去读社会这本“无字之书”,在实践中磨炼自己,从而增长自己的见识与才干。



大学生涯自我管理的建议

大学阶段是大部分同学进入社会前的最后一段校园时光,大学生已经长大了,生理和心理的发展已基本成熟,为了能让他们胜任以后的社会环境和工作岗位,就必须让他们自己独立面对学习和生活的向题。大学生自我管理就是在充分尊重大学生的主体性的基础上,把管理权交绐他们自己,让他们为自己规划、对自己负责,真正从内在方面来激发大学生的成才欲望和成才行为,使他们真正成为时代所需要的新型人才。



为了能够让大学生真正学会、实现自我管理,做好以下几个方面是非常重要的:



第一,大学生首先要正确认识自己。要认识到已制订的生涯规划在自己人生中的重要意义,在制订生涯规划时,大学生已对自己进行了全面的认识,但这还不够,要对规划在操作过程中可能会遇到的困难有充足的心理准备。因为每个人在规划实施的开始时对自己的惰性可能认识不足,当一个人从一种无计划的、无序的状态中朝一种规范的、有序的状态转变的过程中,不可能一下子就能完全进入状态的,其中会有一些反复,甚至会遇到计划执行不下去的情况。在这种情况下,计划的制订者要及时进行反思,在理解自己的基础上,找出其中的原因,甚至要对计划做一些调整,以小步子逐步向前推进,以积小进步为大进步,因为有时急于求成反而会适得其反。



第二,要逐渐学会建立一种自我激励机制。个体在前进的过程中是需要激励的,特别是来自自身的激励,它是个体发展的动力。自我激励不同于他人激励,它完全是源于个体自身的,不是外力强加的,它可以来自个体所崇拜、仰慕的榜样,也可以是个体由自己远大的目标所引发出来的。当个体有一个远大的、自己愿意为之付出努力的目标以后,他就会集中精力、心无旁骛地投入其中,即使遇到一些困难和挫折,他也会全力以赴地去克服,不达目的誓不罢休。自我激励机制的建立需要大学生确立远大的目标,需要找到自己学习的榜样,同时也需要自己具有坚强的意志和毅力,不断地勉励自己,使自己保持持续地发展态势。



第三,大学生可以通过组成学习小组,来促进自我管理。自我管理不一定非得孤军作战,如果能和志同道合、有着共同生涯目标的同学组成学习小组,或学习共同体,也是一种很好的自我管理模式,大家相互勉励、相互交流,共同发展。



第四,大学生可以通过自己撰写生涯日记的方式来反思自己的行动。撰写生涯日记是以一种反思的形式来促进大学生的自我管理。它不仅可以帮助大学生及时总结、反思自己的行为,而且可以将大学生整个大学期间的学习、生活过程如实地记录下来,大学生可以从中看出自己的奋斗历程,从中看到自己的进步和不足,从而不断从幼稚走向成熟。



从某种角度来说,大学生生涯规划是大学生为自己的成才和发展订立的契约,是自己对自己美好未来的承诺;而大学生自我管理,则是大学生实现自己诺言的保证,每个大学生都没有破坏自己美好未来的权力。那么就让我们努力,用自己的行动来为自己的大学生涯打开一扇通向成功的大门吧!
回答:2008-10-26 13:35
提问者对答-案的评价:
就是这个太感谢了
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