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年底,美国教育考试服务中心(ETS)公布了2007年1-3月中国大陆地区托福网考日程安排。3个月内,中国12个城市共32个考场将举办9次考试。美国“机考”专家张华华教授当时在天津介绍,ETS下一步的计划是实现每周组织一次考试,全年组织52次考试。 网考可能限制考试规模,给考生带来不便
经验表明,一项大规模考试,一年组织4-6次是能够满足社会需求的。ETS为什么要组织这么多次考试?原因在于它的网考形式。网考不同于纸笔测试,对考场有较高要求,需要计算机房,需要网络环境,要符合安全保密条件,这样的考场不多,每次考试实施的规模就不会大,单次参加考试的考生数量就比较小。当考生未能报名参加某次考试时,只能选择稍后或更晚些时候的考试,这实际上给考生带来了不便,限制了考试的规模。据北京考试报报道,2006年底,北京“全市只有十几个考点,同时只能容纳500人左右”。
教育部考试中心副主任梁育民2005年曾表示, 四六级英语考试由于人数众多,普及困难,暂时不可能实现网考。笔者赞同这样的认识。
成本可能增加,进而影响考试质量
当一项考试的成绩被赋予诱人的效用后,其安全问题就显得非常突出。任何重复使用试题的考试模式,无一不在应试培训的“进攻”下溃不成军。2005年,ETS透露,托福网考与GRE机考的区别在于托福网考没有题库,即不会重复使用试题。2006年,ETS又宣布,改革后的GRE试题将实行一次性淘汰。这意味着,社会上的托福培训机构以往的所谓“窃题”行为将不具有实际意义,即使把此前所有试题都“淘”出来,考生在以后的考试中也不会再遇到,也就占不到什么便宜。“试题一次性”使用是解决考试安全问题最直接有效的办法。
潜在的托福考生数量是一定的,增加考试次数并不能同比增加考生数量,但多组织一次考试就要多增加一次考试的命题费用,这带来了成本的问题。一般来说,一项考试的质量与其投入是成正比的。考生数量没有增加,考试收入自然也不会增加,但命题支出却直线上升。另外,ETS要租用适合网考的考场,相对于以往的普通考场,价格会更高,这也使得ETS考试收益的分配比例相对减少。这不能不让人担心托福研发经费方面的投入问题,因为它直接关系到考试的质量。
技术可能尚未成熟,投入使用存在潜在风险
网考是个新事物,其技术支持十分重要,如果此前没有应用经验的积累,就投入正式考试使用,可能给考试带来一定风险。实际上,无论是计算机化考试、计算机适应性考试,还是网考,都存在缺乏“临床试验”的经历。因为安全问题,相关技术更合理的应用模式可能是先在非功利性的教学领域“试运行”,作教学练习系统的技术支持,等相关经验教训积累到一定阶段后,再尝试应用于考试领域。
退一步讲,目前看,传统的纸笔测试可以满足大规模考试的需求,雅思至今仍采取纸笔测试就是一个例子。托福攒着劲儿搞机考、网考,有可能是把力气用错了地方。
“脚痛医头”的改革思路使“新托福”不易赢得优势
托福网考是ETS经多年改革后推出的“新托福”,之所以要改革,一个重要动因可能是应对来自雅思的冲击。雅思的“冲击波”主要体现在高分高能上,而“旧托福”恰恰被用户、考生认为存在高分低能的问题,而且对此问题的解决不力。稍做分析,可以发现,雅思与托福在考试形式上有较大区别,托福对客观选择题的依赖程度较大,信度较高,而雅思则较多使用效度更高的主观性、半主观性试题,效度更好,由此雅思表现得比“老托福”更能真实、客观地反映考生的英语实际应用能力。
这意味着,即使采用纸笔形式,改革题型也可以有效解决高分低能问题,但ETS却过分推崇计算机及网络技术,把改革重点放在了对机考形式的追求上,这有点像“脚痛医头”。机考、网考可能是托福改革的“形象工程”,但ETS将它作为“升级工程”来对待,结果,一方面,无法确认有力解决了高分低能问题,另一方面,又面临成本投入、技术水准等问题,在这种局面下,要想赢得优势,战胜对手,可能不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