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圣诞节的日益临近,各种各样的圣诞文化大有铺天盖地之势,令人目不暇接。在全球日趋一体化的今天,恐怕这种现象自有它的必然因素,和多数中国人一样,笔者作为一个不是基督徒的中国人,对这种现象给予了极大的关注、理解与包容。可关注归关注,包容归包容,只是对于那些忽然降临耳畔眼前的“圣诞快乐”的祝福,想接受而又实在难以接受。笑容可掬之后,还得纳闷地问自己:圣诞节,我怎么不快乐?
谁都知道,圣诞节是宗教节日。虽然有种说法,说如今的圣诞已经不是宗教节日,而是不分民族不分国家的全世界的节日了,但这样的说法恐怕只有基督徒和受基督教影响较深的人才会认同,即便在中国,即便是热衷于过圣诞节的人群,也未必认为圣诞不是宗教性节日。
据说,圣诞节是基督教世界最大的节日。在4世纪初,1月6日是罗马帝国东部各教会纪念那稣降生和受洗的双重节日、称为“主显节”,即上帝通过那稣向世人显示自己。后来历史学家们在罗马基督徒习用的日历中发现公元354年12月25日页内记录着:“基督降生在犹大的伯利恒。”12月25日原来是波斯太阳神密特拉的诞辰,同时太阳神也是罗马国教众神之一。因为这一天又是罗马历书的冬至节,崇拜太阳神的异教徒都把这一天当作春天的希望,万物复苏的开始。可能由于这个原因,罗马教会选择了这一天作为圣诞节。这是教会初期力图把异教徒的风俗习惯基督教化的措施之一。随着基督教的广泛传播,圣诞节已成为各教派基督徒,甚至广大非基督徒群众的一个重要节日。在欧美许多国家里,人们非常重视这个节日,把它和新年连在一起,而庆祝活动之热闹与隆重大大超过了新年,成为一个全民的节日,12月25日的主要纪念活动都与基督耶苏降生的传说有关。
不是基督徒的中国人,一不读圣经,二不做礼拜,心中自然没有耶苏,却都跟着西方人凑热闹,还口口声声到处嚷嚷“圣诞快乐”。且不论什么快乐不快乐,即使快乐也不是因为圣诞节!说到这里,不由想起两则笑话。
一则是说改革开放之初,很多人不认识英文。一段时间,街上流行外国文化衫,有的姑娘就穿上印有英文“kissme”的文化衫逛街,结果招徕众人观赏竟然自鸣得意。有识英文者解释“kissme”就是“吻我”,羞得姑娘无地自容……二则说某君一日上街,见前面围了一群人,不知出了什么事,只看见人是越围越多。某君便更觉纳闷,于是心生一计,拨开人群:“让开让开!里面是我大哥,出车祸啦!”等人群让开,进到里面,原来是汽车轧死一条狗……这两则笑话将国人爱跟风起哄凑热闹的劣根性讽刺得体无完肤。拿来比较中国人过圣诞节,恐怕会惹怒很多人。但我们似乎也应该反问自己:不读圣经不做礼拜不是基督徒心中没有耶苏的我们,却对同类人口口声声“圣诞快乐”;西方人是否也会一如我们,到时候对他们的同类人口口声声“春节快乐”“中秋快乐”?
中国人接触圣诞节还是最近几年的事,西节东渐最近也成了大家热议的话题。但所谓“文化殖民”、“文化入侵”的说法,恐怕有“殖民后遗症”之嫌,因为文化都是在相互的融合中不断发展壮大起来的,何况是在全球日趋一体化的开放时代。中国传统所文化包含的儒、释、道三个部分,佛教就是从印度植入中国文化的,但没有任何人在任何时候说过是印度文化把中华文化“殖民”了。可能有一天,西方宗教文化会比今天在更大范围上渗透到我们的传统文化中来,抑或我们的传统文化也会比今天在更大范围上渗透到西方文化中去,那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但至少今天还没有。如果我们还不是基督徒,不读圣经,不做礼拜,心中没有耶苏,甚至还不懂耶苏也不想懂耶苏,就到处嚷嚷“圣诞快乐”,只能让更多的人纳闷地问自己:圣诞节,我怎么不快乐?我是因为圣诞节而快乐?不懂耶苏你过的哪门子圣诞节?
笔者非常赞同一位网友的分析。圣诞火爆的缘由还有这么几点:一是因为中国人缺乏信仰,尤其是宗教信仰。伊斯兰教徒就绝无可能庆贺圣诞,佛教徒也不会参与,只有没有宗教信仰的人,才会去庆祝无关教派的节日。二是因为贪大崇洋的心理在中国作祟。由于西方经济的强势,西方文化也就借助了经济强势的惯性,随着强势经济在世界各地蔓延、流行,国人的崇洋心理起了推波助澜的作用。三是由于中国人有严重背离传统的倾向。春节逐渐被淡化,而端午、中秋等传统节日的文化内涵也日益被忽略,韩国抢注“端午”事件就是一例。
人类文化的日趋融合,是促进人类文化不断发展的动力之一,也是人类文化发展前进的趋势。故步自封是浅陋的,但盲目崇拜也并不高明。圣诞快乐当然是好事,只是你要快乐得明白,那才会是真正的快乐!(人民网文化论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