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位是一个语言系统中能够区分词义的最小语言单位,也就是按语音的辨义作用归纳出来的音类,是从语言的社会属性划分出来的语言单位。
根据国际语音学协会的定义,音位是“某个语言里不加分别的一族相关的声音”。它是具体语言或方言(一个语言系统)中能够区别意义的最小的语音单位。
音位定义的要点是区别意义,例如[ts]、[tsʰ]、[s],[tʂ]、[tʂʰ]、[ʂ](汉语拼音:z、c、s,zh、ch、sh)在普通话是两组不同的音位,在南方许多方言是同一组音位。 同理,-[n]、-[ŋ]在普通话是不同的音位,在南方许多方言是相同的音位。 同理,[p]、[t]、[k],[pʰ]、[tʰ]、[kʰ](汉语拼音:b、d、g,p、t、k)在汉语里是两组不同的音位,在英语和葡语是同一组音位。英语清辅音送气与不送气不区别意义,以送气为标准音;葡语清辅音送气与不送气也不区别意义,以不送气为标准音。汉语“八趴”“答他”“该开”意义完全不同,英语葡语却区别不开。 语言是表义的,因此音位问题很重要。
不同语言中音位不同,如在汉语中,不同声调代表不同的意义,是一种音位,声调在英语和法语中只表示感情,同一个词以不同声调发出意义相同,所以声调在英语和法语中不是音位。同样重音在英语中是音位,在汉语和法语中则不是。不送气的清辅音和对应的浊辅音在法语中是不同的音位,在英语和汉语中则意义相同,因而不是音位。[n]和[l]在汉语标准音中是不同的音位,在湖南方言中则相同。“四”和“十”的发音在汉语标准音中是不同的音位,在东北方言中则相同,东北人是依靠不同的声调区分“四”和“十”,因此它们的发音在东北方言中不是音位。[l]和[r]在汉语、英语、法语中都是不同的音位,在日语则相同等等。
一个音位包含一些不同的音,这些音是音位的变体。例如普通话“三”字发音是san,这是标准发音,是音位的“典型”;如果是一个大舌头的人,他的发音可能是than。 S和th属于同一个音位,这个音位有两个变体。 条件变体:出现在一定的条件下,如/a/音位有四个变体,它们分别出现在不同的条件下。 自由变体:无条件变体,如粤语阳平无条件变为上升调,澳门、花园等词的第二字。
怎样确定一个音位?三条标准: 1、辨义功能;2、互补分布;3、音感差异。
普通话“三”[san] 说成[than]。[s]、[th](齿间音[θ])不分,在普通话中不起辨义作用,同属一个音位;在英语中,[s]、[th]是能辨义的,sing(唱歌)thing(东西)的意思不同,所以属于两个音位。 互补分布是指甲在这个环境中永不出现,乙却可以出现,两者不发生冲突,例如 [u] 永远不出现在 [j]、[q]、[x] 后面,[ü] 却永远要出现在 [j]、[q]、[x] 后面,两者不冲突,于是在此条件下[u]可以代替 [ü] 。
音位表示法: 两条斜线之间表示一个音位。例如普通话 /n/和/l/是两个不同的音位,粤语中/l/ 是一个音位,[n]是/l/音位的变体。 普通话有辅音音位、元音音位和声调音位。声调音位简称“调位”,例如普通话四声的调位是/1/、/2/、/3/、/4/;或者是/55/、/35/、/214/、/51/。我们说去声的调位是/4/或/51/,这是去声调位的典型,半上的调值[53],是/4/或/51/这个调位的变体。
普通话的元音音位、辅音音位、声调音位就是根据音位理论整理出来的。例如普通话声调不止四个,除了阴阳上去之外还有半上声、半去声、轻声等等,轻声的调值又有好几个,但用音位理论考察,原来那么多不同的调值是在一定条件下产生的:半去声是在另一个去声的后面才有;轻声的调值是根据前一音节而变的,都是“条件变体”。
音位是语音学中的根本问题。所有的设计均按音位原理制订的。音位原理是结构主义语言学的重要基石。
最早提出“音位”概念的是喀山学派的库尔德内和他的学生克鲁首斯基(1851-1887)。布拉格学派直接继承了他们的观点。音位理论的另一个来源是美国的萨丕尔,他认为每种语音都有自己的音型,分为抽象的“内部格式”和具体的“外部格式”。分析语音就要想办法从它的外部具体表现构拟出它的内部抽象系统,这个系统就是语音的音型。经过莫斯科音位学派的谢尔巴和伦敦学派的琼斯等人的研究,音位学逐步成为结构语言学中最成熟的一个组成部分。
音位和音素的关系:
二者既有区别又有联系:
(1)二者的划分角度不同,音素是从语音的自然属性角度划分出来的最小语音单位;音位是从语音的社会属性角度划分出来的最小语音单位。所以一个最小语音音位,它的身份往往是双重的。如a,既是音位又是音素。
(2)划分音素的目的是认识语音单位的构成特点,弄清音素与音素的区别,划分音位的目的是认识语音单位的在语言体系中区别意义的功能。
(3)音位的划分离不开音素,要以音素为基础。一个音位可以由一个音素构成,也可以由一组音素构成。因而音位实际上是一个抽象的音类,是由彼此的差别没有区别词的语音形式作用而音感上又相似的音素概括而成的。
2 音位(定义的理解)
定义:某一语言(具体语言)中能区分词的语音形式(词义)的最小语音单位。
(1)辨义性
与词汇学不同,指区别词的语音形式。
例: 汉语“马 ma”、 “米 mi”、“母 mu”三个词,其不同意义是靠后面的 a、i、u来区别的,“a、 i、u”有区别词义(区别语音形式)的作用,它们就是三个音位。
在一种语言里,一个音位往往包含着若干个近似的音,如:
盖 gai [ kai ] 大 da [ tA ] 烫
这三个主要元音是三个不同的音素(前a、央A、后α),国际音标予以不同的标记,如把“盖”中的[a]念成舌位居中的 [ A ],顶多听起来有点别扭,却不改变词义;正因为这三个音素在汉语普通话里不区别词义,所以这三个音素可以归为一个 / a /音位:
[ a ]、[ A ]、[α] -? / a /
音位是能够区别意义的语音单位,属于不同音位的音素彼此有区别意义的作用,属于同一音位的音素彼此没有区别意义的作用。
(2)最小的能辨义的语音单位
例:摆 [ pai ]、板 [ pan ]能区别意义,但不是音位,因为它们还可分析为[ p ] [ai ]、[ p ] [ an ],其中的[ ai ]、[ an ]虽能区别意义,但不是最小,所以也不是音位。再分析下去 [ a ]、[ i ]、[ n ]就不能再分析了,因此它们是普通话的音位。
(3)民族性、地域性
音位总是属于特定的具体语言,每一种语言都有自己的一套音位系统。这些系统中的音位各有自己的特点,具有不同的音位表现形式。相同的音素在不同的系统中所起的作用不一定相同。如:
汉:p 、p'、t 、t'、k 、k' 分属六个音位(不送气、送气)
英: 合并为三个音位p 、t 、k(无送气不送气之分)(外国留学生)
恩格斯在给他妹妹玛丽的信中写道:“我写的是多种语言的信,因此,我现在就用英语……不,不,我还是用优美的意大利语,它象和风一样清新而舒畅,它的词语犹如最美丽的花园里盛开的百花;也用西班牙语,它活象林间的清风;也用葡萄牙语,它宛如满是芳草鲜花的海边的浪涛声;也用法语,它象小河一样发出淙淙的流水声;也用荷兰语,它如同烟斗里冒出的一缕浓烟,给人们舒适安逸的感觉。”但这位语言大家在学习语言时却是经过了艰苦的努力。列宁在给玛·亚·乌里扬诺娃的信中,特别讲述了他学习外语发音困难而感到的苦恼:“我在'国外'已经走了两天,并且练习着说话。非常糟糕,我要费好大劲才能听懂德国话,更确切地说,我完全不懂……”在这段话后还加了个注解:“甚至最简单的字都不懂,因为他们的发音很怪,而且讲得太快。”学外语发音感到困难,而且觉得很怪,这就是由于语音系统不同,如果是本族语,就不会感到发音怪了。
外国人学习汉语,感到最难最怪的莫过于四声,汉语学得相当好的外国人也难免在四声上露马脚。中国人学外语,感到最难对付的是一些本族语没有的音,特别是那些与本族语相比较显得似是而非的音,如俄语的颤音,英语的舌尖齿音。
不同的方言亦如此。n与l普通话分属两个音位,福建方言属一个音位。
确立与归纳音位的方法、原则
导入:△语境(环境,上下文)--语音上的语境即语音中一个分子与另一个分子邻接关系。 如[kau]
△ 替换--在相同的语境中,用一个分子代替另一分子的过程或结果。相当于数学上的代入。如[kau]--[k'au]。注意:替换必须相同的语音环境,声调不同的环境,也不能替换。
1 归纳音位的方法:
把一些音放在相同的语音环境中来进行替换比较。先找出一个需要进行音位分析的词的语音形式,然后在相同的语音环境中逐个替换其中的某一个音素,替换以后如果引起词的语音形式的改变,就是不同的音位。
语音环境相同--各组字的声母、声调是相同的,各组字的意义不同--是靠 [ A ]、 [ e ] 来相互区别,[ A ]、[ e ] 构成了最小语音对立,为两个音位:/a /、/e /。
2 原则
(1) 对立原则
音素间的对立关系是指不同的音素可以出现在相同的语音环境里,它们的差别能够区别语素或词的意义。确定某个音素是不是具有最小对立性差别,较好的办法是替换,如前所述。
/ p / 、 / p' /、 / m /、 / f /应为不同的音位。
英语[-in]:分别用[p][b][t][d]等音素填充替换,可以得到pin(别针),bin(仓),tin(罐头),din(喧闹声)等不同的语音形式。说明这些音是处在对立中,应定为不同的音位。
(2)互补原则
互补关系是指几个不同的音素各有自己的出现环境,它们从不在相同的语音环境中出现和互相替换。处在互补关系中的几个音素不可能出现在相同的语音环境中,因而不能起区别意义的作用,我们就有可能把它们归并为一个音位,使它们成为这个音位的几个条件变体。如:
英:p: pool[p'u:l] (水池) spool[spu:l] (线轴)
[ p' ]只出现在词的开头和其他位置,[ p ]只出现在辅音与元音之间,它们之间的差别决定于出现的环境,而语音上的差别英国人常常感觉不到,或者虽然感觉到、却认为这种差别并不重要,所以,[ p ]、[ p' ]并为一个音位。
(3) 语音相似原则
处于互补关系中的若干音素,只有在语音相似的条件下才可以归并为一个音位。如果语音上相差太大,即使互补也不能归为一个音位。如汉语[m]与互补,但不相似,不能视作变体。
所谓语音相似是指说某种语言的那个语言社团的人们感觉相似,如[p]和[p']在汉族人听起来相差很大,但英美人听起来却觉得相似。汉语的[A][a][ɑ]三个音素在说普通话的人听起来,语音很相似,依据互补原则和语音相似原则可归并为一个音位/a/。
以上三原则中,对立是确立音位的,互补和相似是确立音位变体的。
回答者:fufujiang - 魔法师 四级 12-22 13:13
普通话音位研究
概念:在普通话音位讨论中,并未见到彼此交锋的意见。50年代给音位下定义时,尽管各人在语言表述上有所不同,但大多强调了音位本身的辨义功能。比如张静认为“音位是某种方言里能够辨明词义的最小语音单位”(1957);李振麟认为音位是“一个语言里用来构成词并且区别词义的最小语音单位”(1956);高名凯先生也认为“在某一特定的语言里能够使词起着意义上的变化的一组有关的声音单位就叫做音位”(1954)。这些意见都接近音位理论创立较早时期苏联语言学家对音位概念的认识,特别是接近列宁格勒学派一些语言学家的观点。比如当时苏联科学院编的(俄语语法)给音位下的定义是:“某个语言中能够区别词义或字义的一组有关的声音的单位称作这个语言的音位。”被公认为在音位学的创立和发展中起过重大作用的苏联列宁格勒学派的杰出代表谢尔巴,在他的许多著作中“强调音位是决定意义的声音单位”。而“莫斯科学派的语言学家多次指出,音位本身并不能区别意义,不能直接与意义相连,它只具有区别不同的词或(和)词形的功能,是这些词或词形具有不同的词汇意义或语法意义”。莫斯科学派的代表人物之一阿凡纳索夫认为“音位并不区别词和词形的意义,仅仅区别它们的声音外壳,因为只有词的声音外壳的区别才表示意义的区别”。我国近年来出版的北京大学叶蜚声、徐通锵著的«语言学纲要»反映了这一观点,指出“音位是具体语言中有区别词的语音形式作用的最小语音单位”(81页)。黄廖认为:“音位是一个语音系统中能够区别意义的最小语音单位,也是按语音的辨义作用归纳出来的音类。”我们认为对音位概念的这种解释是比较符合客观实际的。
音位的归纳法:
用什么方法来归纳普通话音位系统,有两种针锋相对的意见。
一是按元音、辅音系统归纳,得出的是元音音位、辅音音位、声调音位;一是主张按声韵调体系归纳,得出的是声位(声母音位)、韵位(韵母音位)、调位(声调音位)。
持前一种主张的人较多,他们认为归纳音位必须以语音的最小单位----音素为基础,而“复元音韵母和带辅音尾韵母都是两个以上的不同音素的结合”,“不加分析地把任何一个韵母都看成是一个音位,是违背音位的基本原理的”(周耀文,1958)。持后一种主张的人把复韵母和鼻韵母看成“动音素”,作为一个基本语音单位来处理。史存直很早就曾赞同这种观点,他认为“所谓‘复元音’并不是两个元音的简单结合,它的后一个成分只不过表示一个动向,是最富于伸缩性的,并不能拿来机械的和普通的单元音相比。正因为这个缘故,所以在语言学者当中也就有人不用‘单元音’‘复元音’这样的名称,而称之为‘静元音’‘动元音’”,(1957)。但是,史存直当时的文章主要是与傅懋绩商榷普通话音位标音的一些原则,并未就声韵调音位体系铺开作详细阐述。而游汝杰等三人的文章则着力探讨了按声韵调体系归纳普通话音位的优越性,并以此体系对普通话音位作了细致的分析。该文依发音时器官是否滑动,把音素分成“静音素”和“动音素”两类。对“动音素”可以有两种不同的分析方法,一种是“不充分分析法”,即切分动音素时从合不从分,把动音素看成一个单位;二是“过度分析法”,即切分动音素时从分不从合,把动音素看成一个以上的单位。比如用不充分分析法分析动音素z、zh、j,它们就各是一个单位,可是用过度分析法就可以看成是塞音和擦音两个单位。该文主张不管分析声母还是韵母,都应统一采用不充分分析法(1980)。
用不充分分析法归纳出来的普通话声韵调音位系统与元、辅音音位系统比较,分歧主要集中在对复韵母音位和鼻韵母音位的看法上。游文认为复韵母中的后响复韵母是韵头+韵腹,普通话韵头只有[i-][u-][y-]三个,它们与单韵母[i][u][y]同值(零声母音节的韵头稍带摩擦),所以,后响复韵母应看作两个单韵母的组合,不必另立音位。前响复韵母和鼻韵母都由韵腹和韵尾组成,普通话韵尾四个,通常标作[-i][-u][-n][- ],实际上它们并不是完整的发音单位,而只表示韵腹的发音趋向。就是说,前响复韵母和鼻韵母也是一种动音素,若采用不充分分析法,就应看作一个基本语音单位。与归纳[z][zh][j]等声母音位一样,完全可把前响复韵母和鼻韵母中的每一个看作一个音位。至于中响复韵母,是单韵母和前响复韵母的结合,也不必另立音位。游文用这种办法归纳出来的普通话韵母音位共十八个,比元、辅音系统的元音音位(8一10个)多,但它把后响复韵母和鼻韵母的韵尾作为发音趋向处理,避免了对众多音位变体的描写,实际上简化了音位体系。
赵元任30年代就说过:“音位标音法对于任何语言,不是单答案性的,乃是有多种可能方式的答案的。”(1934)。再从音位理论的“经济”原则来看,经济不是指建立起来的音位的数目,而是指那种为说明音位和变体这两个平面之间的关系所需要的规则的数目。这样一种观点应该被我们采纳。按声韵调体系归纳普通话音位符合汉语语音分析的传统习惯,音位系统也比较简明,给教学普通话语音带来了一定的方便,应该允许存在。当然,两种归纳法的用途不尽相同,比如,当我们要借助音位分析的帮助来制定汉语拼音方案,或者要对汉语中某种方言进行调查并整理其语音系统时,为了反映音素之间的差别,也为了对音位变体作必要的细致描写,还是采用元、辅音系统比较合适。
音位研究中对声调的处理
对声调的处理关系到元音音位(或韵位)的数目,关系到整个音位系统的繁、简,所以它一直是普通话音位讨论的中心。
讨论中傅懋绩、张静、周耀文等认为声调是结合在元音上(或韵母上)的,同一个元音音位(或韵位)可根据不同的声调加以区别。这样,元音音位(或韵位)必然增加了四至五倍,整个音位系统也显得臃肿庞大。比如傅懋绩归纳出来的普通话元音音位是52个,韵母音位是231个(1956);张静归纳出来的元音音位是35个(1957)。
而徐世荣、史存直、高名凯等则认为声调属于整个音节,可以单独析出。徐世荣还明确指出“声调是整个音节发音时高低、升降、曲直、长短的错综配合,离开音节谈不到声调的存在”(1957)。由于让声调独立出来自成音位,他们归纳出来的元音音位都只有5一10个,大大缩简了音位体系。游汝杰等三人的文章(1980)还专辟一节讨论“声调在汉语音位系统中的地位”,它采用赵元任关于“音段音位”和“超音段音位”的说法(1966),根据声调的音感特征和辨义功能,把汉语的声调确定为与音段音位的声位、韵位同等重要的“调位”,并对汉语声调的重要性、独立性作了很好的分析和说明。
汉语声调的特殊意义早已为我国古代音韵学家所注意。他们把字音分析成“头(声母)---颈(韵头)-一-腹(韵腹)-一-尾(韵尾)-一神(声调)”,赋予贯穿首尾、给字音带来活力的声调以“神”的重要地位,他们在编排韵书或韵图时,从来都对声、韵、调同等看待。不少外国语言学家也都谈到过汉语声调的音位性质。比如美国著名结构主义语言学家布龙菲尔德就说过:“在汉语里音调特征被用来作为主要的音位”(«语言论»),多伦多大学的罗纳德·沃德哈在他的«语言学导论»(1977)里列举了汉语某方言的例字后指出:“因此,我们必须说在汉语的这个方言里,声调是音位的。”
让声调音位独立,不仅合乎汉语的语言实际,而且有利于普通话音位系统的简化,有利于普通话教学工作。从近年来发表的一些研究普通话音位的文章来看,从新近出版的语言学理论书籍及高等院校现代汉语教科书中有关论述来看,把声调当作独立音位似无异议。
元、辅音音位系统:
1.辅音音位
基本上是两种意见,一是归纳成19个辅音音位(以傅、徐世荣、周同春等为代表)。一是归纳成22个辅音音位(以黄伯荣、廖序东等为代表)。两种意见分歧在于是否给[t¢][t¢‘][¢]立音位。前者少立了[t¢][t¢‘][¢]三个音位,有的把它们看成[k][k‘][x]在细音前的变体,有的把它们与[ts][ts‘][s]合并在一起。
从语音分布来看,普通话中的[t¢][t¢‘][¢]与[k][k‘][x]或[ts][ts‘][s]都成互补关系,而且[t¢]组与[k]组或[ts]组都有历史渊源上的联系。把[t¢]组与[ts]组合并,还出于对目前“相当多的一部分北京人”有把[t¢][t¢‘][¢]发成[ts][ts‘][s]这种倾向的考虑(周同春,1982)。但是,从全国大范围看,普通话[t¢]组与[ts]组并无相混现象,而不少方言没有[t¢][t¢‘][¢]的音,不标出音位,不利于这些方言区的人学习普通话;况且,确立音位还须顾及语音相似的原则,[t¢]组为舌面音,[ts]组为舌尖音,[k]组为舌根音,音感明显不同。所以,我们认为还是让[t¢][t¢‘][¢]独立出来,把普通话辅音音位定为二十二个较妥。
辅音音位变体最主要的有两种情况:
一是不送气清塞音[p][t][k]和不送气清塞擦音[ts][t ][t¢]若成了元音或浊辅音后的轻声音节声母,常因连音同化变成相应的浊辅音,例如“哥哥”[kγ·gγ]、“面子”[miεn·dz]。
二是[n]当韵尾与双唇音连读时变读为[m],例如:怎么、看门。其余如连读时辅音音位出现圆唇化、腭化、部位前移、闭塞等变体现象,黄伯荣、廖序东主编的〈现代汉语〉有较详细的说明。
2.元音音位
让声调结合在元音上、致使元音音位数目数倍增加的那种意见,在50年代末已无人坚持。这里谈的元音音位指声调独立后析出的元音音位。即使声调独立,语言学家们所归纳的元音音位还不是很一致。以下四种意见有一定代表性
徐世荣原先主张六个:[A][i][u][v][E][y](1957),近来改为五个:[a][i][u][e][y](1980);
周同春主张八个:[a][i][u][ ][E][y][ ][ ](1982);
李兆同、徐思益主张八个:[a][i][u][e][ ][o][y][ ]([ ])(1981);
黄伯荣、廖序东主张十个:[A][i][o][u][γ][ε][y][ ](-i)[ ](-i)[ ](er)(1981)。
此外,主要分歧在于:1.[o]和[γ]是否分开。2.[γ][ ][e][ε][E](ê)是否合并。3.[i][ ](-i)[ ](-i)从合还是从分,[ ]要不要设一个音位。
我们的看法是:1.从普通话音节结构特点看,[o][γ]形成互补分布,但[o]圆唇,[γ]不圆唇,音感区别明显。即使唇音后的[o](实际上是[uo]的变体),复元音[uo]中的[o]也只是圆唇度略减,与[γ]还很不相似。
同时当我们讨论普通话音位系统时,不能不考虑到这样一个事实:以汉语拼音方案为依据的普通话语音在全国推广了三十余年,它有自己明确的规范,尽管有些北京人习惯把[o]读成[pγ](“泼水”读成[γ],“墨水”读成[mγ]),但作为规范的普通话语音,[o][γ]不容相混。从有利于普通话的教与学出发,还是[o][γ]分开,给[o]单独立音位为妥。
2.[γ][e][ ][E](ê)出现的环境各不相同:[γ]只作单韵母,[e]只在韵母[ei]中出现,[ ]仅存在于鼻韵母[u n][u ng]或轻声音节的韵腹中,[E]在[i][y]后而又无韵尾的复韵母里。它们彼此不对立,声音也相近,可归并为一个音位,用常见的[e]代表。而[ε],出现在韵母[iεn][yεn]里,这两个韵母里的[ε]在口语中开口度有增大的趋势,接近[æ](徐世荣先生就认为是[æ],1980),音色与舌位前的[a]区别不太大,可看成[a]音位的变体。
至于儿化音节如“鸡儿”一一“街儿”,“须儿”-一“靴儿”,“根儿”-一“歌儿”每一对之间实际音色差别不是很大,若不有意区分,是不易辨别清楚的,统一用[-i r][-y r]表示,可以不必把[a]和[e][ ]和[γ]看成对立的音位。
3.[ ]出现在[ts][ts][s]后面,[ ]出现在[ zh][ ch][ sh][ r]后面,而[i]永远不拼这些声母。[ ][ ]之间以及[ ][ ]与[i]之间不对立,虽然[ ][ ]是舌尖元音,[i]是舌面元音,但由于发[i]时舌位很高,听感上与[ ][ ]区别不很明显,又“据录声仪记录,其音波非常近似”(徐世荣,1980),况且[ ][ ]与[i]历史渊源上的关系极为密切,把[ ][ ]与[i]合并为一个音位,看来还是可行的。
4.普通话里的卷舌单元音[ er]与相应的平舌单元音[γ]能区别不同的词(如“儿”一一“鹅”,“耳”-一“恶(心)”,“二”--“饿”),所以[ er]有资格成为一个独立的音位。至于儿化韵[ ]应与普通话其他儿化韵同样对待。
在普通话音位系统的研究中,儿化韵的音位处理一直未作为一个专门问题提出讨论。傅1956年的文章曾列出卷舌元音不计声调的基本形式24个(单卷舌元音4个,复合卷舌元音13个,鼻化卷舌元音7个),史存直在商榷的文章里不同意把儿化韵当成独立韵类,认为“儿化韵不应独立”,“只宜看作平舌韵的特殊变体”(1957)。自那以后,很少有人再对儿化韵作出分析。谈到普通话音位系统时,有的干脆不提及儿化韵;有的用难以类型化或儿化韵辨义作用不普遍为理由,取消它的音位资格;有的对儿化韵作了一定的处理,但未作系统分析和道理阐述(如黄伯荣、廖序东把单卷舌元音归在相应的平舌元音的音位变体中,1980年;徐世荣把儿化韵的卷舌音[r]抽象出来,作为辅音音位的变体,而在元音音位中增加了相应的儿化韵中的元音变体,1980年)。王维贤1982年的文章则是专门为讨论儿化韵音位问题而作,这类文章目前在我国真是少而又少。文章主张把儿化韵[ ]看成两个音位,“把儿化韵中的卷舌[ ]分析为独立的音位”。我们认为儿化韵尾[ ]的独立性还值得进一步探讨,尽管这样,该文明确提出儿化韵音位问题,并阐明了自己的一家之见,这对普通话音位研究,特别是儿化韵音位研究来说,不能不说是一件可喜的事情。
在目前我国语言学界对儿化韵音位处理尚未作出深入研究的情况下,我们暂且采纳黄伯荣、廖序东«现代汉语»中对儿化韵的处理:单元音的儿化韵在相应的元音音位变体中列出(复元音儿化韵同相应的复元音平舌韵一样处理)。
3.声调音位
目前几乎没有人再反对把普通话声调作为独立音位来处理,小分歧在于轻声是否应看成声调音位中的一员。大多数语言学家把普通话声调归纳成阴平、阳平、上声、去声四个基本调位。徐世荣曾主张“轻声可自成一个音位”(1957),近年作了修正,认为“北京语音声调音位有四个”,而轻声应“划在‘声调音位’之外”(1980)。这几年明确坚持北京话调位为五个,轻声属其中之一的是周同春,他指出:“北京音的四声主要具有音高方面的不同特性,而北京音的轻声则主要具有音长方面的特性,它们都属于超音质音位。”(1982)
我们认为虽然轻声所具有的主要是音强和音长的属性,但轻声音节的音高区别也不可忽视,尽管它没有固定的调值,可并非没有调值,它只是在不同调类的字后面调值有所变化而已,况且这种变化还有一定的规律。同时,我们还考虑到:在普通话语言实际中,轻声是客观存在的,有些轻声词还有辨义作用,其中常见的轻声词出现的频率又比较高,在归纳普通话声调音位时,如果对它采取回避态度显然不妥;把它作为“‘阴阳上去’几种调类的变体”(史存直,1957),却因为轻声音节音高的变化不由它本来的调类决定而难以处理;若在声调音位里为它专设一个“非基本调位”来与其他四个“基本调位”相区别,又觉得没有必要这样繁琐。
除了以上讨论得比较集中的问题外,近年来还发表了一些普通话音位研究专题文章或与之有直接关系的理论性文章,有专门研究儿化韵音位的,有专门研究中元音音位的,有研究音位学在语音教学中作用的,还有研究普通话语音的“区别特征”问题、研究音位的物质性问题、音变与音位结构关系问题等等。体现了我国语言学界对普通话音位的研究已经深入了一步。
在一种语言(或方言)里,人们发出的音素是很多的,比方普通话 ,表示韵腹的三个主要元音是三个不同的音素(前a、后ɑ、央A),三者随便互相替换,也不起区别意义的作用,所以这三个音素可以归为一个/a/音位。有些音素的不同,能起区别意义的作用,就要看作不同的音位。归纳音位的方法,通常是把一些音放在相同的语音环境中来进行替换比较,看它们是否能够区别意义,凡属能够区别意义的音,就分别归纳成不同的音位,否则就是同一个音位了。其中从辅音中归纳出来的音位叫“辅音音位”,从元音中归纳出来的音位叫“元音音位”,从声调中归纳出来的音位叫“声调音位”,简称“调位”。例如普通话中以下的字音:的元音和声调都相同,它们的意思不同,仅仅是由于辅音不同造成的。可见[p、t、t‘]在普通话里有区别意义的作用,因而可以把它们分别归纳为1p1:1tJ:1t‘1三个辅音音位。再比较它们的辅音和声调都相同,只是由于元音[]不同,所以意义不同了。可见这三个元音也有区别意义的作用,也可以分别归纳为普通话的三个元音音位。再看 声母、韵母都相同,只是声调不同,于是意义不同了。可见它们的声调在普通话里也有区别意义的作用,所以也可以分别归纳为/55/(阴平)、214/(上声)、/51/(去声)三个调位。上面从 归纳出来的辅音音位和从 归纳出来的元音音位,都是由音素成分构成的,音素之间的差异是音质(音色)的差异。所以,由音素成分构成的音位可以统称为“音质音位”。又因为音质音位出现在固定的音段上,所以也称作“音段音位”。
声调音位(即调位)主要是由音高特征构成的,音高不是音质,所以属于“非音质音位”。因为非音质音位不受音段的局限,也称作“超音段音位”。
回答者: sljzxd2008 - 大魔导师 十三级 12-22 14:49
研究语言的语音系统的一门学科,包括对当代语言的语音系统的分析和对历史语音变化的研究两个方面。后者在中国传统称为音韵学。
中国最早研究语音系统的著作是隋朝陆法言所编的《切韵》,成书于 601年。《切韵》把当时的汉语语音系统分析归纳为4声、206韵,每韵内又根据声母的不同分为若干小韵,是世界上最早专门对语音系统做出全面分析归纳的专著之一。《切韵》现在只存残卷,宋代重修的《广韵》基本上保存了它的原貌。
在宋代时,中国受印度声明学的影响,开始出现了韵图一类的著作。韵图按韵分图,每图分列声母和声调,语音系统可以一目了然。韵图一类著作能够根据发音部位和发音方法的不同把声母分为唇、舌、牙、齿、喉和清、浊、次清、次浊等等,根据舌位和唇形的不同把韵母分为四等和开、齐、合、撮四呼等等,所描写的语音系统虽然大都比较驳杂,仍不失为音系学研究的先驱。
现代音系学的研究始于19世纪末期。波兰语言学家J.N.博杜恩·德·库尔德内和他的学生H.B.克鲁舍夫斯基(1851~1887)首先提出了“音位”的概念,欧洲的其他一些语音学家如英国的H.斯维特、法国的P.帕西、俄国的Л.В.谢尔巴都对这个领域进行过开拓性的研究。20世纪30年代,欧洲布拉格学派的H.C.特鲁别茨科伊等人发展了音位的概念,音位的研究在欧洲和美国迅速发展。美国描写语言学派在研究音位的理论和方法方面也做了大量的工作,对促进音系学的发展起了不小的作用。
由于学派不同,对音位的内容有种种不同的解释,归纳音位的方法也各不相同,但目的都是探讨语音系统的规律性,因此分析归纳的结果一般是大同小异的。归纳音位比较常用的概念是“对立”。在一种语言里,产生对立关系的音素必然分属不同的音位。 例如, 普通话“班”b╣n【pan】、“奔”bēn【p媅n】、“宾”bīn【pin】里的【a】、【媅】【i】在相同的语音环境【p-n】中出现能产生不同的意义,它们之间就存在着对立关系,应当分属 3个不同的音位。音系学中通常用双斜线表示音位性标音,这3个音位可以分别写成/a/、/媅/、/i/。
一个音位可以有不同的音位变体,例如,普通话"班"b╣n【pan】、“帮”b╣ng【pa嬜】、“掰” b╣i【pi】、“边”bi╣n【piεn】里的【a】、【ɑ】、【】、【ε】读音不同,但都属于音位/a/,都是/a/的音位变体,分别出现在不同的语音环境【-n】、【-嬜】、【-i】、 【i-n】中。有的音位变体的出现没有条件的限制,例如南京和其他一些方言的声母【n】和【l】没有分别,同属一个音位,读哪一个完全自由,是一个音位的自由变体。
音位的组合有它的规则系统。普通话大多数辅音音位只能处于音节开头,不能处于音节末尾;元音音位可以组合成 /iau/和/uai/音位序列,不能组合成/uau/和/iai/;辅音音位/f/不能和元音音位/i/组合成/fi/。这些限制都是普通话音位规则系统所决定的。
不同的语言有不同的语音系统,因而音位的内容和音位的组合规则也不相同。 例如,普通话 “宾” bīn【pin】 和“拼”pīn【p‘in】里的【p】和【p‘】在相同的语音环境 【-in】中出现能产生不同意义,是两个不同的音位;英语pin【p‘in】(针)和spin【spin】(纺织)里也存在 【p‘】和【p】的分别,但【p‘】出现在音节开头,【p】出现在【s】之后,出现的语音环境不同,是同一个音位/p/的不同变体。
音位概念的形成和发展使得语音研究能够密切结合具体语言的语音系统,从各个具体语言的音位入手探讨语音系统的一般规律,现代音系学就逐渐形成。这不但大大推动语音理论的发展,而且有很重要的实践意义。自从现代音系学形成以后,语言的调查方法、拼音文字的创制原则以及语言教学的实践等方面都有了很大的发展。中国在现代音系学的理论和方法影响下,从20世纪30年代起就开始了汉语方言和各少数民族语言的调查研究工作。50年代,这方面工作得到迅速发展,除调查研究工作外,并为一些没有文字的少数民族创制了文字。1958年公布的《汉语拼音方案》也是以现代音系学理论为基础制定的。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现代科学技术飞跃发展,语音学和声学、生理学、心理学、医学等学科逐步结合起来,出现了崭新的面貌,对现代音系学的发展产生了深刻的影响。50年代,侨居美国的布拉格学派主要学者R.雅柯布逊和瑞典著名声学家C.G.M.方特、美国语言学家M.哈利合作,以当时语声学研究成果为基础,系统地提出“区别特征”的概念,为现代音系学的发展开创了新局面。雅柯布逊等人主要从语音的声学特性出发,参考语音的生理特性,把一切语音归纳为12对区别特征,如元音性/非元音性,突发性/延续性,浊音性/清音性,集聚性/分散性,鼻音性/口音性等。区别特征是语言中能够区别意义的最小对立体,这些最小对立体都是偶值的。
60年代末期,美国语言学家N.乔姆斯基和哈利合作,进一步发展了区别特征的理论,创立了“ 生成音系学”,成为近20年来对音系学研究影响最大的学派。乔姆斯基等人主要从语音的生理特性出发,把区别特征扩充为30多对,区别特征的偶值性更加突出,每对特征都可以用“±”号来表示,例如“+高/-高”,“+舌顶/-舌顶”, “ +圆唇/-圆唇”,“ +鼻音/-鼻音”,“+浊音/-浊音”等。
从区别特征理论看,传统语音学中元音和辅音的分别并不十分重要,30年代以后盛行的音位概念也可以摒弃不用,因为这些都可以用区别特征来表述。例如,普通话/P/和/m/是两个音位,它们的区别实际上只在“±鼻音”和“±浊音”这两对区别特征上,其他特征是这两个音位共同具备的,并不能起区别意义的作用。生成音系学是乔姆斯基创立的生成语法的一部分,除发展了区别特征理论外,还着重解释语音转换的规则,规则的书写形式是:
A →B/X—Y
A和B都代表区别特征,→表示“变为”,X—Y表示转换的条件 ,前面用斜线和A→B隔开。这个形式可以读成“区别特征A处在X和Y之间时变为区别特征B”,也就是说XAY→XBY。生成音系学认为,一切语音规则都可以用这样的形式写出来。
对生成音系学的理论有种种不同评论,但它无疑是音系学发展的一个很重要的阶段。目前,对区别特征的模式还远没有形成一致的意见,区别特征是否都是偶值的,也还有不同的看法。但区别特征的偶值选择特点符合电子计算机的二进制编码的要求,便于把语音研究和现代科学技术结合起来,因此受到广泛的重视,并已被应用到与语音信息有关的各学科的程序设计中去。
参考书目
R.雅柯布逊等著,王力译:《语音分析初探——区别性特征及其相互关系》,载《国外语言学》1981, 第3、4 期。(R.Jakobson , C.G.M.Fant and M.Halle,Preli-minɑries to Speech Anɑ lysis : The DistinctiveFeɑtures ɑnd Their Correlɑtes,2nd edition,M.I.T.Press,1952.)
N. Chomsky and M. Halle, The Sound Pɑttern ofEnɡlish ,New York,1968.
N.S.Trubetzkoy, Principles of Phonoloɡy, Cali-fornia University Press, Berkeley, 1969.
D.Jones,The Phoneme:Its Nɑture ɑnd use,Cambri-dge: Heffer, 1950.
V.B.Makkai,Phonoloɡicɑl Theory,Evolution ɑnd Current Prɑctice,Holt,Rinehart and Winston,Inc.,New York,1972.
语音学和音位学 Phonetic & Phonology
Phonetics: the study of the phonic medium of language; it is concerned with all the sounds that occur in the world’s languages.
Scope of phonetics:
1) Articulatory Phonetics: We many examine the way in which a speech sound is produced to discover which vocal organs are involved and how they coordinate in the process.
2) Auditory Phonetics: We may look into the impression a speaker makes on the hearer as mediated by the ear, the auditory nerve and the brain.
3) Acoustic Phonetics: We study the physical properties of speech sounds a transmitted between mouth and ear.
Classification of English Consonants: (辅音)
Two ways: one is in terms of manner of articulation; the other is in terms of place of articulation.
1) 根据发音方式的不同,英语的辅音可以分为:完全阻塞音 (又称爆破音stops, 包括,p,b,t,d,k,g)摩擦音(fricatives, 包括 f,v,s,z,* * h,*) (破擦音affricates * * ) ; 流音(liquids, 包括l,r); 鼻音 (nasals,包括m,n,* )滑音 (glides, w, j)
2) 根据发音部位的不同,可以分为: bilabial (双唇音 p,b, m, w)labiodentals (唇齿音 f,v )dental (齿音 ** )alveolar (齿龈音,t,d,s,z,n,l,r) palatal (上颚音 j, * *) velar (软颚音) glottal (声门音 h)
Classification of vowels:
1) the position of the tongue (front , central, back) in the mouth
2) the openness of the mouth (close vowels, semi-close vowels , semi-open vowels and open vowels)
3) the shape of the lip (rounded, unrounded)
4) the length of the vowels
phonology: aims to discover how speech sounds in a language from patterns and how these sounds are used to convey meaning in linguistic communication。音位学是指从功能的角度出发,对出现在某种特定语言中的语音及其组合、分布规律进行研究的语言学分支。
Difference between Phonology and Phonetics:
语音学着重于语音的自然属性,主要关注所有语言中人可能发出的所有的声音,它是音位学研究的基础; 音位学则强调语音的社会功能,其对象是某一种语言中可以用来组合词句的那些语音。
Phone (音素) phoneme (音位),allophone (音位变体)
A phone is a phonetic unit or segment.
Phoneme: a phonological unit, a unit that is of distinctive value
Allophones: The different phones which can represent a phoneme in different phonetic environments are called the allophones of that phoneme.
Minimal pairs(最小对立体) : When two different forms are identical in every way except for one sound segment which occurs in the same place in the strings, the sound combinations are said to form a minimal pair. So in English, pill and bill are a minimal pair, and so are beat and bit.
Suprasegmental phonology (超音位阶音位): Stress (重音), tone (音调), and intonation (语调)
PART II
1. What is phonetics?
Phonetics is the science which studies the characteristics of human sound-making, especially those sounds used in speech, and provides methods for their description, classification and transcription (标音) 。可以分成三类
2. How are the vocal organs formed? 发音器官
The vocal organs , or speech organs, are organs of the human body whose secondary use is in the production of speech sounds. The vocal organs can be considered as consisting of three parts: the initiator of the air-stream, the producer of voice and the resonating cavities.
人的发音器官由三个部分组成: 肺和气管。它们为发音所需要的气流提供动力。2)喉头和声带。它们是呼出的气流发出有规律的振动(即产生乐声)。 3)咽腔,口腔和鼻腔,可称共鸣腔,其中最重要的是口腔。
3. What is place of articulation?
It refers to the place in the mouth where, for example, the obstruction occurs, resulting in the utterance of a consonant. Whatever sound is pronounced, at least some vocal organs will get involved, e.g. lips , hard palate, etc. , so a consonant may be one of the following: bilabial; labiodental’ dental; alveolar; retroflex; palato-alveolar; palatal; velar; uvular; glottal
Some sounds involve the simultaneous use of two places of articulation. For example, the English [w] has both an approximation of the two lips and that of the tongue and the soft palate, and my be termed “labial-velar”
4) What is the manner of articulation?
The “manner of articulation” literally means the way a sound is articulated. At a given place of articulation, the airstream may be obstructed in various ways, resulting in various manners of articulation, the major types of which, in decreasing degree of obstruction, are the following: plosive; nasal; trill; tap for flap; lateral; fricative; approximant( semi-vowels); affricate
5) How do phoneticians classify vowels?
Phoneticians, in spite of the difficulty, group vowels in 5 type: 1) long and short vowels; 2)front and back vowels 3) high and
low vowels 4) rounded and unround vowels 5) pure and glide vowel.
6) What is IPA? When did it come into being ?
The IPA, abbreviation of “International Phonetic Alphabet “, is a compromise system making use of symbols of all sources, including diacritics indicating length, stress, and intonation, indicating phonetic variation (Allophones). Ever since it was developed in 1888, IPA has undergone a number of revisions.
7) What is narrow transcription and what is broad transcription? (严式标音和宽式标音) In Handbook of Phonetics, Henry Sweet made a distinction between “narrow” and “broad” transcriptions, which he called “ Narrow Romic” and “Broad Romic.” The former was meant to symbolize all the possible speak sounds, including even the most minute shades of pronunciation while Broad Romic or transcription was intended to indicate only those sounds capable of distinguishing one word from another in a given language. 严式标音旨在标出发音的细微差别,连最微小的差异也能标出;宽式标音旨在粗略的标音,只要一个词的这中宽式标音不至于导致该词与其他词混淆就行了。
8) What is phonology (音位学)? What is the difference between phonetics (语音学) and phonology ?
A) Phonology is the study of sound systems—the invention of distinctive speech sounds that occur in a language and the patterns wherein they fall. Minimal pair, phonemes, allophones, free variation, complementary distribution, etc, are all to e investigated by a phonologist.
B) Phonetics, is in the branch of linguistics studying the characteristics of speech sounds and provides methods for their description, classification and transcription(标音). A phonetist is mainly interested in the physical properities of the speech sounds, whereas a phonologist studies what he believes are meaningful sounds related with their semantic features, morphological features, and the way they are conceived and printed in the depth of the mind. Phonological knowledge permits speaker to produce sounds which form meaning utterances, to recognize a foreign “accent”, to make up new words, to add the appropriate phonetic segments to form plurals and past tense, to know what is and what is not a sound in one’s language.
* 一个语音学家主要关心语音是怎样产生的,一个音位学家关心的是所谓“有意义语言”的数量、质量,它们的分布方式和组合方式,它们的形态学特征和语义特征,以及这些有限 “有意义”语音和它们滋生的词(即形态音位学特征)在人们认知过程中的作用等等。一个人要是武装此类知识就可以产生出有意义的话语,辨别外国语音(或洋腔洋调),构造新词,增添合适的语音片断而构成复数形式和过去时态,区分母语和外音。
9) What is phone 音素? What is a phoneme音位? What is an allophone音位变体?
a) A “phone” is a phonetic unit or segment. The speech sounds we hear and produce during linguistic communication are all phones. When we hear the following words pronounced: [pit][tip][spit], etc, the similar phones we have heard are [p] for one thing, and the different [p]’s, readily making possible the “ narrow transcription or diacritics”. Phones may and may not distinguish meaning. A “phoneme” is a phonological unit; it is a unit that is of distinctive value. As an abstract unit, a phoneme is not any particular sound, but rather it is represented or realized by a certain phone in a certain phonetic context. For example, the phoneme [p] is represented differently in [pit][tip][spit].
b) The phones representing a phoneme are called its “allophones”, I,e, the different members of a phoneme, sound which are phonetically different (i.e. phones) but do not make one word so phonetically different as to create a new work or new meaning thereof. So the different [p]’s in the above words are the allophone of the same phoneme [p]. How a phoneme is represented by a phone, or which allophone is to be used, is determined by the phonetic context in which it occurs. But the choice of an allophone is not random. In most cases it is rule-governed; these rules are to be found out by phonlogist.
10)What are minimal pairs? 最小对立体
11)What is free variation? 自由变体
If two sounds occurring in the same environment do not contrast; namely , if the substitution of one for the other does not generate a new word from but merely a different pronunciation of the same word, the two sounds then are said to be in “free variation”. The plosives, for example, may not be exploded when they occur before another plosive or a nasal (a.g. act, apt, good morning). The minute distinctions my, if necessary, be transcribed in diacritics. These unexploded and exploded plosives are in free variation. Sounds in free variation should be assigned to the same phoneme.
12) What is complementary distribution? 互补分布
When two sounds never occur in the same environment, they are in “complementary distribution”. For example, the aspirated English plosives never occur after [s], and the unaspirated ones never occur initially. Sound in complementary distribution should be assigned to the same phoneme. The allophones of [l], for example , are also in complementary distribution. The clear [l] occurs only before a vowel, the voiceless equivalent of [l] occurs only after a voiceless consonant, such as in the words “please” “butler” “clear”, etc, and the dark [l] occurs only after a vowel or as a syllabic sound after a consonant, such as in the words “feel” “ help”, middle” ,etc.
13) What is the assimilation rule 同化原则? What is the deletion rule 省略原则?
1) The “assimilation rule” assimilates one segment to another by “coping” a feature of a sequential phoneme, thus making two phones more similar. This rule accounts for the varying pronunciation of the nasal [n] that occurs with a word. The rule is that within a word the nasal [n] assumes the same place of articulation as the following consonant. The negative prefix “in-“ serves as a good example. It may be pronounced as [in] [im] or [] when occurring in different phonetic contexts, eg. Indiscrete; input; inconceivable
2) The “deletion rule” tells us when a sound is to be deleted although it is orthographically represented. While the letter is mute in “sign”, “design” and “paradigm”, it is pronounced in their corresponding derivatives: “signature”, “designation”, and “paradigmatic” . The rule then can be stated as : delete a [g] when it occurs before a final nasal consonant. This accounts for some of the seeming irregularities of the English spelling.
14)What is suprasegmental phonology ? What are suprasegmental features?超语段音位学
“Suprasegmental phonology” refers to the study of phonological properties of linguistic units larger than the segment called phoneme, such as syllable, word and sentence.
Suprasegmental features: includes stress, length, and pitch as what they suppose to be “ principal suprasegmental features, calling the concurrent patternings of the three “intonation”.
回答者:6018_ydys - 见习魔法师 三级 12-22 2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