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岛近况:回国过年并在《收获》开专栏荐诗
继2002年底回中国过年后,2003年底,旅居美国教书的诗人北岛再次回到中国大陆北京,与家人一起欢度猴年春节,这是他流亡海外后,连续三年获准回中国过年。
此外,北岛在国内继出版诗集《北岛诗集》后,再度与国内出版机构亲密接触,自2004年第一期开始,北岛将在中国著名文学杂志《收获》开始了他名为《世纪金链》的专栏,这位中国近20年来的杰出诗人如今以一位引领者的姿态参与中国本土诗歌活动。有相关记者问:“您为什么开这样一个专栏?”北岛回答:“其实这和我在美国大学英文系教的创作课的内容有关。我发现我的美国学生视野很窄,对国际诗歌特别是二十世纪的现代主义诗歌所知甚少。他们读的多是美国以叙事为主的当代诗歌,在我看来那都是些无聊之作,是诗的穷途末路。我直截了当地告诉他们,这样的"血缘交配"只会导致退化。于是我为他们选了二十世纪十来个大诗人的作品,作为教材。后来朋友催促我用中文写一组文章,谈谈这些诗人的生平和作品。跟《收获》提起这一计划,一拍即合。”据悉,北岛推荐的诗人包括西班牙语的洛尔加,德语的特拉克尔·里尔克和保尔·策兰,俄语的曼杰施塔姆·帕斯捷尔纳克和格那迪·艾基,瑞典语的特朗斯特罗姆,英语的狄兰·托马斯,可能还会再加两三个。
北岛还说:“其实回首近一百年,中国新诗基本上一直都处于低谷,只有那么几个小小的高峰。基于这种总体估价,我们其实是既无须乐观也不必悲观的。至于原因,我也只能粗略说说。其一,诗歌这行当跟IT业不同,要通过一代代人的努力,才能有那么一点长进。这就是传统,传统要的是不断增添而非减少。由于种种原因,中国新诗的薪火相传一直有问题。其二,我曾引用西班牙诗人马查多的话,“诗歌是忧郁的载体”。在我看来,忧郁与载体缺一不可,中国诗歌缺的是对苦难的认知和升华。其三,说来上世纪九十年代的商业化其实是个相当外化的因素,由于中国新诗根浅底薄,才经不住风浪。”
回答:2005-12-03 11:35
提问者对答案的评价:
谢谢您!我终于知道了北岛先生的近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