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网站首页 | 法语沙龙 | 英语沙龙 | 德语沙龙 | 西语沙龙 | 韩语沙龙 | 日语沙龙 | 俄语沙龙 | 意语沙龙 | 外语论坛 | 葡语沙龙 | 瑞语沙龙 | 阿语沙龙 | 热卖 | 
最新公告:

  没有公告

您现在的位置: 外语沙龙 >> 俄语沙龙 >> 疑难解答 >> 正文
专题栏目
更多内容
最新推荐 更多内容
相关文章
没有相关文章
更多内容
美苏冷战的原因是什么         ★★★★
美苏冷战的原因是什么
作者:提问者 文章来源:互联网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08-05-31 07:47:00

小斯
[圣人]
美苏冷战的原因是什么 0分
回答:5   浏览:835   提问时间:2008-05-31 07:47
还有双方逐渐对立的过程以及双方阵营
1条评论...
最佳答案 此答案由提问者自己选择,并不代表爱问知识人的观点
揪错 ┆ 评论 ┆ 举报

{BF}凉皮
[学者]
战(1945年至1990年)简单来说就是以美国为首的西方集团(即北大西洋公约组织的成员国)和以苏联为首的东欧集团(即华沙条约组织的成员国)之间在政治和外交上的对抗。这个词起源于1947年4月16日伯纳德·巴鲁克在南卡罗来纳州哥伦比亚的一次演说。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形成了东、西两大集团。这两大集团由于政治信仰不同,而处在相互敌视状态。由于双方军事力量都非常强大,拥有几百万军队和数万核弹头,运用这些军事力量,就可以将地球彻底消灭好几次,所以谁都不敢动用军事力量来发动战争。但是,他们都想削弱对方直到搞垮对方,所以就动用除军事行为以外的一切手段。这包括:经济封锁、政治供给、颠覆破坏、军备竞赛等。虽然两大集团之间没有直接响起枪炮声,但是,实际上他们却处在一种战争状态。美国参议员伯纳德巴鲁克将这种状态成为“冷战”,以区别动用真枪实弹的“热战”。
1947年3月12日, 杜鲁门在国会两院联席会议上宣读了一篇咨文,攻击苏联是极权国家,要求国会批准向希腊和土耳其提供4亿美元的紧急援助, 以抵制极权政体强加于它们的种种侵犯行动。
杜鲁门提出的这项政策后来被称为“杜鲁门主义”。它是美国对外政策的一大转折点。过去美国把苏联称为盟国,只是在一些具体问题上攻击苏联。现在,杜鲁门公开宣布苏联是美国的主要敌人。“杜鲁门主义”是美苏“冷战”正式开始的重要标志。
1946年3月5日,英国前首相丘吉尔由杜鲁门陪同在美国的富尔敦发表关于“铁幕”的演说,揭开了“冷战”序幕。此后,英国因无力对希腊政府镇压希腊人民革命武装继续进行援助, 于1947年2月21日由英国外交部通知美国国务院, 英国于3月底停止向希腊和土耳其提供军事和经济援助,希望美国填补它撤退后留下的“真空”。英国的这一表示为美国扩展势力和执行以实力“遏制”苏联的政策提供了机会。

回答:2008-05-31 07:49
提问者对答案的评价:
其他回答 共4条回答
评论 ┆ 举报

老家雀儿
[学者]
两国为争夺世界的霸主,但又都打不起核战争,所以才形成了‘冷战’这种奇怪的战争。

所谓意识形态不同(社会主义、资本主义),其实只是他们的借口,真正的原因还是争夺国家利益。
回答:2008-05-31 08:51
评论 ┆ 举报

一切从实际出发
[学长]
有点多:
冷战指1945年(即二战结束)——1991年(苏联解体)间东西方阵营在经济、政治、军事方面的对抗,没有硝烟的战争。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乌云刚刚散去,冷战的大幕又从砖瓦废墟上缓缓拉开。美国和苏联——这一对超级大国,从共同对抗纳粹的威胁中解除出来后,就再没有过真正意义上的和平相处。希特勒刚一垮台,双方便展开全方位的竞赛,试图用它们的影响力控制整个世界。与以往战争不同的是,双方都在他国挑起间接的战争对抗,而避免相互间的直接作战冲突。没有一方希望挑动对方直接作战,因为这意味着全面核战争——人类毁灭的危险,双方在这一前提下形成了冷战的态势。即便是冷战,美苏双方也积极寻找多种途径与对方 展开竞争。这其中最令人生畏的是军备竞赛,双方囤集了足以让对方毁灭成百上千次的核弹头,并将核弹的打击范围扩大到太空空间。双方无时无刻不在策划实施着针对对方的间谍活动。太空竞赛的唯一积极后果是促进了航天事业的发展,苏联人首次在太空航行,而美国人则抢得了登月的先机。为了完成人类航天这一伟大的事业,双方都不断地将最新的科技成果发展应用。战争改变了军事联盟的格局。美国人与西欧国家组成了北大西洋公约组织(简称北约)。而作为对抗,苏联人则将大多数东欧国家集结在一起,共同组建了华沙条约组织——这一共同防御性实体。这两个组织中的任何一个成员国如果遭受攻击,则视为对整个组织的挑衅,该组织的所有成员国将立刻针对挑战国,发动最严厉的反击。尽管美苏真正意义上的全面战争从未爆发,但有数次战争已弓在弦上,一触即发。这其中最危险的一次是古巴导弹危机,美国人发现苏联人正在古巴地区——距美国本土仅90英里处建造核导弹基地,更糟的是,更多的核弹正通过舰船向此运输。当时的美国总统肯尼迪,以果断的行动与苏联人达成了一项外交默契,促使苏联人从古巴地区撤出导弹基地,导弹危机得以解除。最终,美国的经济发展终于战胜了苏联的人力优势。共产主义在苏联遭到彻底失败——即便在苏联解体之前,不少前共产主义阵营中的国家已纷纷相继抛弃它们的信仰。昔日的华约早已无处寻觅,而北约则一直活跃至今,并吸纳了不少前苏联阵营的成员国加入。

冷战(1945年至1990年),即北大西洋公约冷战(英语: Cold War,俄语: Холодная Война 德语 Kalter Krieg)简单来说就是以美国为首的西方集团(即北大西洋公约组织的成员国)和以苏联为首的东欧集团[即华沙条约组织(华沙公约组织)的成员国]之间在政治和外交上的对抗。这个词起源于1947年4月16日伯纳德·巴鲁克在南卡罗来纳州哥伦比亚的一次演说。此外,1946年丘吉尔访问美国,在这次访问中他发表了著名的铁幕演说:“从波罗的海边的什切青到亚得里亚海边的的里雅斯特,一幅横贯欧洲大陆的铁幕已经拉下”。间接表示冷战的开始。以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阵营对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所采取的除直接武装进攻以外的一切敌对行动。1946年英国前首相丘吉尔发表“铁幕演说”成为冷战的序曲,1947年美国总统杜鲁门以土耳其和希腊(前者因为博斯普鲁斯海峡问题与苏联关系紧张,后者的资产阶级政府则在共产党游击队打击下摇摇欲坠)受到共产主义威胁为由宣布对这两个国家提供援助,这被认为拉开冷战的序幕,同年杜鲁门总统在国会正式提出“对苏联发动冷战以遏止共产主义”成为冷战正式打响的标志。所以准确的说,美苏冷战从1947年开始。

以上说的是美国,再看看苏联。战后初期苏联的主要目标是巩固在战争中的既得利益,具体点说就是使他对东欧的控制合法化牢固化,使苏联在战争中扩大的疆界得到承认,同时维护与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战时同盟关系,争取外来援助以恢复国民经济,但是随着美国发动冷战,苏联不得不改变外交政策与之针锋相对,最明显的就是建立共产党和工人党情报局。

到50年代中期,苏联的国家实力得到了比较充分的恢复和发展,对东欧的控制也得到确立,在这种情况苏联的外交政策进一步外向化,注意力开始向全球扩展,对美国的霸主地位发起挑战,这时冷战就发展到了美苏争霸的阶段。

美苏争霸分以下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20世纪50年代中后期到60年代初。这一阶段苏联的综合国力与美国还有明显的差距,特别是在军事实力上。因此苏联还不足以对美国的霸主地位形成真正的撼动,因此当时苏联领导人赫鲁晓夫追求的缓和冷战开始以来僵硬的美苏关系,希望实现“美苏合作”,共同主宰世界,同时又有一些有挑战性的举措对外扩张,前者的标志性事件是1959年赫鲁晓夫访问美国,后者的标志则是1961年柏林墙的建立和1962年的古巴导弹危机。这一阶段美国凭借综合国力特别是军事实力的优势占据战略优势,典型例子就是迫使苏联撤走了在古巴的导弹。

第二阶段是从60年代中期到80年代初,这一阶段的特点是苏联强势扩张,美国则处于战略守势。这一时期,苏联缩小了与美国的实力差距,特别是在军事实力上一举超过美国。而美国由于长期陷于越战,加上73年的石油危机以及资本主义阵营内部的分化,霸主地位被严重动摇,不得不采取相对保守的战略,响应苏联提出的缓和政策,试图通过外交手段遏止苏联扩张和维护自身地位。在这一阶段双方关系曾经有一段缓和时期,大体是从60年代末到70年代中期,主要标志是两国领导人的频繁互访和签署关于限制战略武器的条约。苏联的扩张到79年入侵阿富汗达到顶峰,随后就有了衰退的迹象,而随着里根的上台,美国也开始扭转战略被动局面,争霸格局再次面临改变。

第三阶段是80年代中期到苏联解体,开始的标志是戈尔巴乔夫上台。这一阶段的特点是美国重新获得优势,而苏联则是全面收缩。里根上台后有效复兴了美国的经济,以此为基础扭转争霸中被动防守的不利局面,以军事实力扩张为手段,以经济和科技实力为根本重新获得战略优势。而苏联国内经济此时出现严重困难出现停滞,特别是入侵阿富汗带来了极为沉重的军事,经济和外交负担,无法继续支撑争霸战略。戈尔巴乔夫为了集中精力和财力以解决国内问题,不得不采取全面收缩的态势,并最终由于改革失败,导致了苏联的解体。冷战到此也结束了。

美苏争霸根本上来说是两国综合国力之间的综合较量,在前阶段军事实力是最主要的参考指标,而往后经济实力所占地位越来越重要。两国为了争夺军事上的优势都把大量国家资源投入军备竞赛,对经济发展造成了长远的损害。美国方面最典型的例子就是60年代末开始的经济危机和70年的滞胀,而苏联的影响则更大,由于经济长期畸形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无法得到应有的提高,国内矛盾不断激化,成为最终导致国家解体的最主要原因之一。同时由于两个超级大国的对峙,世界长期处于核阴影的笼罩之下,就是所谓的冷和平,国家形势长期紧张。

美苏争霸的历史教训是相当深刻的。首先各个国家,尤其大国应该放弃争夺世界霸权,相互携手合作,维护世界的和平和稳定。各个国家都应该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为基础制订外交政策,对霸权主义强权政治给予坚决抵制。各国应该放弃争夺军事优势的做法,将主要精力和资源用于经济发展和建设,提高以经济和教育实力为核心的综合国力,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

这场全面的“东方对西方”的战争并未真正爆发,最大的原因是由于双方都拥有大量的核子武器,一旦直接冲突可能导致全人类毁灭,因此双方都尽力避免发生全面的“热”战(请见相互保证毁灭),实际上只是在经济、哲学、文化、社会和政治立场方面产生严重对立:西方指责东方不民主、极权主义和共产专制,而东方则批评西方是中产阶级资本主义和帝国主义。东方国家指责西方国家“帝国主义”、“剥削劳工”,而西方国家则称东方国家为“极权铁幕”,企图将民主国家纳入极权专制的统治。

冷战从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开始,直到1990年代初苏联解体为止。朝鲜战争、越南战争和阿富汗争端是几个东西方国家发生区域冲突的例子,但是大多数时候只是双方代理人之间的冲突,在这些冲突中,主要强国只是通过资金和武器援助各自支持的国家或组织。这么做就减少了两大阵营冲突的紧张性。

美国与苏联竞争的一个主要领域就是科学技术,此外还包括了十分隐蔽的间谍战,和双方的政治宣传战。虽然双方的谍报系统经常采取秘密的暗杀行动,但是由于核武器的威慑,两阵营一直没有发生全面冲突。当然在当时,人们并不清楚,一个地区性的小规模冲突是否有可能引发核战争,有鉴于此,每一次的冲突都会引发人们极高的关注。这种紧张态势几乎像真正的战争那样改变了全世界所有人的生活。

德国可以算是冷战中最主要的争端焦点,特别是柏林。柏林墙很可能是冷战最生动的标志。这堵墙分隔了东柏林(属于东德)与西柏林(属于西德),使西柏林孤立于东德内。

西方世界对冷战的研究经历了3个阶段。在二战结束后10多年的时间内,很少有学者会挑战美国官方对冷战起因的看法:即双方关系的破裂是由于斯大林违反了雅尔塔共识、苏联企图主宰东欧,以及苏联的扩张主义。

但是之后很多历史学家提出了另一种观点:美国企图保障其在全球的贸易利益才是冷战最主要的起因。一些历史学家认为,美国的帝国主义野心如果不是最主要,至少也是与苏联的作为同等重要的导致冷战爆发的原因。简单而言,史学家对谁应该为二战期间结盟的美苏关系的破裂以及冷战是否是不可避免的这两个问题上产生分歧。后一种观点(即美国应该负责)在越南战争中达到顶峰,很多人开始认为,美国在道德层面上并不比苏联高多少。

在冷战后期,历史学家们开始寻求一种后修正主义的解答。到冷战结束后,这一派观点已经占了上风。这派历史学家并不认为两个超级大国中的任何一国应该为冷战负全责,而是归咎于双方的误解与反应,两方都应对冷战负责。后修正主义学者追随了现实主义国际关系的看法,认为美国在欧洲的政策,如1947年对希腊的援助和马歇尔计划是必要的。

根据这种观点,“共产主义运动”并不是西欧困境的根源。相反,在经济、政治方面的全面战争,以及欧洲的社会结构才是其根源。而马歇尔计划重建了一个良好的欧洲经济体系,从而减少了极左势力在西欧的吸引力。对欧洲来说,经济援助结束了资金短缺,刺激了对战后重建的投资。对美国来说,该计划解决了生产过剩的问题,增加了美国对外出口。北约组织则将西欧国家纳入共同防御体系,从而避免了共产主义的扩张。后修正主义学派不认为共产主义具有扩张性,企图推翻“自由世界”,但是他们同时认为美国在欧洲的政策在确保欧洲的稳定方面是必要的,从而避免权力向苏联倾斜,最终危及到西方的经济、政治制度。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上社会主义革命、人民革命、民族解放运动蓬勃发展,严重地冲击着殖民主义、资本主义体系。以美国为首的西方统治集团,为了遏制、扑灭这些革命运动的发展,巩固资本主义体系,采用各种手段推行“冷战”政策。最先提出“冷战”术语的是美国参议员伯纳德·巴鲁克于1946年初在一次演说中提出来的。同年3月5日,英国首相丘吉尔访美时,在富尔顿发表的反共演说和1947年3月12日美国总统杜鲁门提出的国情咨文的有关内容,标志着美国等西方国家对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正式推行“冷战”政策。1947年 9月,美国政论家沃尔特·李普曼出版了“冷战”一书并连续发表了一系列鼓吹“冷战”的文章。从此起,“冷战”术语广为流行,“冷战”政策成为以美国为首的西方统治集团,遏制、破坏社会主义,镇压人民革命的一种重要手段。

随后,美军把“冷战”作为一种战争类型列入野战条令。1962年版美军《作战纲要》,把战争分为三种类型,即“冷战”、“有限战争”、“全面战争”。给“冷战”所定的定义和原则是:“冷战包括除有限战争和全面战争以外的所有行动。敌对的国家或联盟可以用冷战来进行较量”,“不仅运用政治、经济和心理力量,而且还使用军事力量。军队在冷战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可以直接地或间接地为实现国家目标做出贡献。为遏制他国使用武力,可以动员后备役部队或展开现役部队”。“冷战和有限战争之间的界限既不是明确的,也不是绝对的。因此,可能需要使用正规军队来进行实际上是战斗行动的冷战活动”。1968年版美军《统帅纲要》又补充规定,“稳定局势作战也包括在冷战中”。 这里说的“稳定局势作战”,就是在世界各地进行的镇压、扑灭各国人民革命运动的作战。在世界上,哪里有人民革命和民族解放运动,它们的军队就派往哪里,进行镇压,或是对反动政府提供军援和作战支援,甚至进行核讹诈、核恫吓,大耍“世界宪兵”的把戏。此外,以美国为首的反动集团进行“冷战”的手段还包括:派遣“和平队”进行渗透;挑起事端进行颠覆活动;以“经援”、“军援”为诱饵,拉拢“朋友”,扩大势力范围;以签订集体防御条约的形式扩大军事同盟,美国先后与五十多个国家签订了共同防御条约;在外国建立军事基地,派军队控制战略要地;以经济封锁、制裁等手段,破坏社会主义国家的经济发展;挑拨社会主义国家之间的关系,瓦解社会主义体系;以文化入侵,对社会主义国家推行和平演变战略,等等。尽管如此,并没有阻止世界人民革命和民族解放运动的发展。如第二次世界大战前,亚、非、拉和大洋洲,只有 38个独立国家,现在已发展到 140多个独立国家。

各国的军队很少卷入到冷战之中;这场战争主要是诸如美国中情局、英国军情六处、西德情报局、东德国家安全部和苏联的克格勃等情报机构之间展开的。世界主要强国从来不会直接卷入一场针对对方的军事冲突。

冷战中大部分的伤亡可能是由情报机构所采取的针对平民或军事目标的袭击造成的。间谍被派往东西两方阵营,或者在当地召募情报人员,甚至强迫加入。当间谍被发现时,他们不是被立即杀害,就是与对方所抓获的人质交换。间谍飞机和其他从事查勘任务的飞机一旦发现会被立即击落。

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加紧推行“冷战”政策,导致了美、苏两大军事集团的产生。以美国为首的“北大西洋条约”组织(简称“北约”)于 1949年 4月 4日成立,继后,以苏联为首的“华沙条约”组织(简称“华约”)于 1955年 5月14日成立。从此以后,“北约”集团 15个国家的军队近 600万兵力和“华约”集团 8个国家的军队 600万兵力,双方千万大军开始处于战略对峙状态。美国的 1626枚战略导弹和苏联的1910枚战略导弹,及双方数以万计的战役核导弹,相互瞄准着对方成员国的军事、政治、经济目标,处于待机“按电钮”之势,进而导致军备竞赛,争夺核优势、航天优势的斗争愈演愈烈,国际形势日趋紧张。只是双方都害怕毁灭于世界上已掘有的130亿--160亿吨当量(相当于在广岛使用的 100万颗原子弹的威力)的核武器中,谁也未敢启动“核按钮”,发动核大战。苏联、“华约”于 1991年解体后,美、苏两大集团长达 40年的“冷战”才算告终。这种“冷战”结束后,国际形势趋向缓和。但是,帝国主义、霸权主义又企图制造反对中国和广大第三世界国家的新的冷战。这是值得引起警惕和防备的。

今天很多的观察家认为,美国在冷战中的许多作为是违反其宪法以及国家理想的(例如未经国会授权而发动一场未经宣告的战争)。美国的政治或军事领导人则经常以国家安全受到威胁为由来开脱此类行为。在世界上很多地方的人们认为,他们受到两个超级大国的凌辱。例如在阿富汗的反美主义主要来源于冷战中美国为阻遏苏联对阿富汗的入侵而采取的不当行为。

根据这种观点,“共产主义运动”并不是西欧困境的根源。相反,在经济、政治方面的全面战争,以及欧洲的社会结构才是其根源。而马歇尔计划重建了一个良好的欧洲经济体系,从而减少了极左势力在西欧的吸引力。对欧洲来说,经济援助结束了资金短缺,刺激了对战後重建的投资。对美国来说,该计划解决了生产过剩的问题,增加了美国对外出口。北约组织则将西欧国家纳入共同防御体系,从而避免了共产主义的扩张。後修正主义学派不认为共产主义具有扩张性,企图推翻“自由世界”,但是他们同时认为美国在欧洲的政策在确保欧洲的稳定方面是必要的,从而避免权力向苏联倾斜,最终危及到西方的经济、政治制度。


参考文献:百度百科
回答:2008-05-31 13:32
评论 ┆ 举报

厌战
[圣人]
不是美苏冷战,是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两大阵营的斗争,是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两条道路的斗争,我们中国始终站在社会主义一边,反对以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
回答:2008-05-31 19:23
2条评论...
评论 ┆ 举报

qyjdwkbd
[大师]
美苏冷战的原因是为了争夺世界霸权。
苏联是打着社会主义的旗号,实际是社会帝国主义。中国由于是共产党领导的革命,所以参加的是社会主义阵营。但是很快就不能容忍苏联的霸权主义,与苏联严重对立,甚至爆发战争。以后中国就与美国建立了战略同盟。一直到苏联解体。
把冷战的原因简单地归结为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两大阵营的斗争,是肤浅的表面的。两边都是帝国主义。
回答:2008-06-02 10:35
1条评论...
没找到针对您问题的答案?对此我们深表歉意,希望在我们为您集成的Google搜索上您可以查到于您所需要的内容
Google
文章录入:admin    责任编辑:admin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字体: 】【发表评论】【加入收藏】【告诉好友】【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网友评论:(只显示最新1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 本站简介 | 成都地图 | 在线翻译 | 网站地图 | 广告服务 | 联系站长 | 友情链接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管理登录 | 
    外语学习沙龙 版权所有 Copyright? 2002-2005 外语沙龙 外语学习网-外语沙龙为外语爱好者提供外语学习交流的网上空间,本站提供免费外语歌曲,试题,外语在线翻译,学习听力mp3等资料下载。
    本站广告 招租中,在本站投放广告针对性较强,有较高的回报!
    蜀ICP备05005342号
    信息备案:蜀ICP备05005342号
    信远互联工作室 站长:寒江
    联系邮箱:monfr@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