恺撒征服高卢后,没来得及建立一套完整和有条理的政治行政制度,即被暗杀身死。公元前27年,他在政治上的继承人屋大维就任国家元首,成为没有君主称号的君主。这时罗马已是一个包括整个地中海地区,跨欧、亚、非三洲的大帝国。为维护地中海地区奴隶主阶级的利益,保障罗马和各行省奴隶制经济的发展,屋大维实行独裁政体,着手建立帝国官僚制度。当时,各行省以其丰饶的资源、源源不断的税收和众多的人口在罗马帝国内处于重要地位。帝国初期, 3/4的人口居住在行省,岁收几乎全部来自海外。为此,屋大维整顿改革了行省统治制度,把行省分为元老院行省和元首行省。元老院行省由元老院任命执政官统治,元首行省直属屋大维统治。 高卢紧靠意大利半岛,濒临地中海和大西洋,幅员辽阔,物产丰富,每年向罗马交纳巨额赋税。还在恺撒统治时,高卢的贡税达每年4000万塞斯提斯,财政经济上对罗马具有重要意义。公元前27年,屋大维在那榜行省以外的高卢建立三个元首行省,即凯尔特行省、比尔及行省、阿基坦行省。元首任命的行政长官衔特使任总督,总督驻在地分别为卢格敦(今里昂)、兰斯和桑特(后为波尔多)。这三个行省连同受元老院治理的纳尔榜行省共辖90个左右的州,每州以一个中心城市为首府,包括几个城镇,一些村庄和庄园。地方政府仿照罗马的制度,选举任期一年的行政长官,或接受罗马派遣的官吏进行治理,向帝国交纳赋税,但在内部事务方面拥有一定的自主权。 罗马政府对高卢的上层人物实行拉拢收买的政策。高卢原有的氏族贵族在恺撒的征服战争期间发生变化,有的因反抗罗马而遭消灭,有的与罗马合作或投降而保持原来地位,并被罗马赐与土地和奴隶,成为新兴的奴隶主阶级。公元48年,克劳狄在位时授予高卢贵族以罗马公民权,以后又有选择地将一些贵族补充进罗马元老院。高卢爱杜依邦中某些上层分子是第一批成为罗马元老的外省人。罗马政府还培植高卢贵族,让他们担任行政机关的官员,在罗马的监督和帮助下管理地方事务,或担任由高卢人组成的罗马辅助部队的司令,高卢居民凡志愿加入罗马军团者,一入伍就取得罗马公民权,退役后能获得土地和养老金,成为当地显贵。公元73年,皇帝韦帕芗把高卢和西班牙的千余家显贵和奴隶主富户迁到罗马,将他们充实进元老院或列为骑士等级。允许他们在罗马正规部队中任军职和担任财务官、督察官等政府高级职务。 罗马在政治上对高卢进行统治的同时,还竭力从文化上推行拉丁化。由于高卢人始终没有创造出自己的文字,这就为拉丁文化的传播提供了有利条件。拉丁文是官方使用的文字。罗马人使用的拉丁语是全国的正式语言,政府官员、军人、商人都必须使用它,拉丁语也是与帝国境内其他各地通商、联系的用语。它先是被高卢上层人物接受,然后又变成一般人民的语言。高卢地区的拉丁语经过长期演变成为中世纪的罗曼语,后来逐渐发展为现代法语。 罗马在宗教方面也进行了渗透。征服高卢后不久,在鲁格敦建造豪华的罗马女神祭坛,以罗马化的高卢贵族为祭司。高卢原有的多神自然崇拜与罗马的多神教逐渐混合,一些高卢神慢慢具有罗马神的性质。公元前12年,奥古斯都在里昂召集高卢三行省64个邦的代表成立行省大会,进行崇拜罗马和奥古斯都的仪式,规定每年8月1日举行同样的集会表达对罗马的忠诚。虽然行省大会并不是行省管理机构的组成部分,也无权干予行政事务,但它以宗教联盟和宗教活动的形式加强了帝国在高卢的统治体制,有助于调整各行省内部的关系,后来成为沟通行省与罗马政府、皇帝本人的联系渠道之一。 罗马对高卢的统治和行省政策,在帝国初期曾受到包括一些贵族在内的高卢人的反抗。普通高卢人遭受本地贵族和罗马政府的双重压迫,不愿做被征服的“蛮族”,部分贵族也不甘屈从罗马的统治。他们常领导人民进行反罗马的斗争。公元21年,获得罗马公民权的高卢贵族朱利厄斯·弗洛勒斯和朱利厄斯·萨克罗弗分别带领德来维里邦和爱杜依邦起事,但起义很快为罗马所镇压。公元68年,担任行政长官和副将的高卢贵族尤利乌斯·文代克斯利用罗马皇帝尼禄统治不得人心,人民中普遍存在不堪忍受苛捐杂税的不满情绪,乘机聚集10万人的义勇队发动兵变,宣称要把国家从暴君手里解放出来,但不久即遭失败。公元1世纪高卢境内的反罗马斗争,具有被征服者与征服者矛盾的性质,有的兼有农民、城市贫民反抗新老贵族的性质,曾使罗马统治阶级惊慌失措。然而这些斗争在帝国境内毕竟只是局部的动乱,并没有动摇罗马对高卢的统治,却促使统治者更多采用怀柔绥抚手段,加速高卢贵族与罗马奴隶主阶级溶为一体的过程,以获取高卢奴隶主对帝国政权的支持。同时,罗马政府给高卢地方政府一些有限的自主权,授予全体高卢居民罗马公民权,以此缓和高卢人与罗马统治者的矛盾。通过这些措施,罗马扩大了在高卢的统治基础,在没有派遣大批驻军,没进行直接军事移民的条件下,建立了较为稳定的社会秩序。 [奴隶制经济和文化的发展]高卢地区在被征服的过程中进入阶级社会,形成了奴隶制生产关系。纳入罗马帝国的统治网络后,部族间纷争不息、动乱的局面基本结束。同时,罗马废除了与奴隶制经济发展不相适应的城邦共和制度。将近200年里,在较安定的社会环境中高卢经济和文化获得明显发展。 为了镇压高卢境内的反抗斗争,便于调动驻扎军队,后来为对付东北边境上日耳曼人的进逼,罗马在高卢人原有的基础上修筑了较为完备的道路系统。公元前39年至公元16年建成以鲁格敦为中心,贯穿全境的4条干线。并把内河运输联系起来,形成以罗讷河和索恩河为干道,连结大西洋和地中海的水路运输网。坐落于罗讷河和索恩河汇合处及几条大路交叉点上的鲁格敦是高卢最重要的商业城市。一些港口和位于水陆交通要冲的内地城市成为贸易集散地。纵横成网的河道和大路,为加速高卢各部的政治统一及经济的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 罗马征服高卢后确立了奴隶占有制的生产方式。其地产形式,既有大土地所有制,也有中小土地所有制。罗马皇帝是最大的土地所有者,皇室领地遍布高卢全境。臣服罗马的高卢原有部落贵族以及靠经营商业、手工业发财致富的外来移民也在高卢购置地产。大农庄一般由监工管理,役使整批奴隶劳动,或租给佃户(自由农、破产农民和被释奴隶)耕种。中小农庄主有退役老兵、致富后的小手工业者、商人。他们或自己经营,或由监工经营,役使奴隶和雇工劳动。农业生产从以前单一的种植谷物发展为多种经营。由于气候和土壤条件适宜,葡萄和橄榄树种植业迅速盛行起来。谷物、葡萄酒、橄榄油、火腿等农副产品远销至意大利各城市,甚至东方各行省。与农牧业发展的同时,手工业的门类、产量也有很大发展,在罗马帝国的经济生活中起着重要作用。采矿、采石、冶金、制陶、毛纺织品等部门都处于当时领先地位。其它如木材、皮革、五金、服装、武器等生产也有较快发展。高卢有丰富的矿物资源,金、银、铜、铁、铅等种类矿藏皆具备。盛产花岗石、大理石、石灰、石膏、沙子等建筑材料。帝国时期,大量开采矿藏和建筑石料。石头建筑逐步取代高卢原有的泥皮草房。矿山和石坑大多属于皇帝和政府,由皇室奴隶和被释奴隶进行开采,或租给承包人经营开采。传统的金属冶炼业,尤其是冶铁和青铜冶炼在罗马统治期间成为手工业中最活跃的部门。大小铁匠作坊遍布全高卢,生产各种武器和工具,高卢制造的刀剑闻名意大利。制陶是仅次于金属冶炼的重要手工业部门。2至3世纪,高卢的制陶业无论在数量还是质量上都有惊人发展。陶瓷产品在帝国市场上取代了意大利康帕尼亚的陶器,远销多瑙河下游。陶器大多饰以造型图案或几何图案,偶尔饰以绘画。高卢还是罗马最主要的毛麻织品制造地区。黑色毛外套、羊毛毯子和毛被等产品深受当时意大利居民欢迎。 公元初几个世纪中,高卢的手工业生产以小型作坊为主,带有家庭工业的性质,规模较小,设备简陋。作坊主使用一两个奴隶或雇少量自由劳动者进行生产。仅制陶和纺织业中有少数使用数百奴隶和被释奴隶从事生产的大工场。丰富的天然资源、方便的交通网和广阔市场所提供的良好条件,使高卢进入奴隶社会后取代意大利成为罗马帝国西方诸行省中经济上最重要的地区。 罗马征服高卢后,凯尔特人原有的寨堡部分已毁于战火,另一些随着经济发展逐步形成为城市。同时,陆续出现一批由外来移民建立的新城镇。高卢城镇在布局和建筑风格上吸收了罗马城市的特点。街道笔直、整齐,呈南北、东西走向。市中心为一大广场和包括政府机关、神庙、竞技场、大浴室在内的一批公共建筑。周围是店铺、作坊、民房和富有者的住宅。城市筑有围墙,城门坚固宏伟。至5世纪,全高卢有100多座城镇,为当地的行政中心或手工业生产中心。这些城市和建筑是古罗马和古高卢文化的结晶,炫耀着高卢——罗马人民的智慧和创造力。许多遗迹,如尼姆和阿尔的圆形竞技场、奥朗日的凯旋门、奥顿和特里夫斯的拱门等,都成为今日法国的文化名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