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如在汉语里,“我快乐”和“他快乐”这两句话,主语不同,但谓语相同,英语也是这样,这两种讲法,大家都习惯了,感觉不出有什么毛病。但日本人却感觉有毛病。日本人认为,“我快乐”,这样讲是可以的,因为我是否快乐,我自己心里最清楚,但"他快乐",这样讲是不可以的,因为他内心的真实情感(喜怒哀乐等),除了他本人知道之外,别人并不知道,假如非要讲,必须改成“他好象快乐”。
于是在日语中,就有了几个助动词,专门用来描述第三人称的心理变化,以区别于第一人称的心理变化。常用的两个助动词是“たい”和“たがる”,中文意思都是“想”,我“想”怎样怎样,用前者,他“想”怎样怎样,用后者,两者不能混用。
①私は行きたい。(我想去) ②彼は行きたがる。(他想去)
另外两个常用的助动词是“らしい”和“そうだ”,中文意思都是“好象”,用来表示第三人称“好象”怎样怎样。
①私は嬉しい。(我快乐) ②彼は嬉しいらしい。(他快乐。实际上是:他好象快乐)
①私は忙しい。(我忙) ②彼は忙しそうだ。(他忙。实际上是:他好象忙)
在许多西方人写的研究日本人的著作中,都把上面这种现象,当作日本人“心细”的一个例证,只不过他们使用的术语,不是“心细”,而是说日本人在讲话时,很注重区别“主观描述”与“客观描述”。说法虽然不同,但意思是一样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