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国名称的由来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名字来历
1949年6月15日至19日,新政治协商会议筹备会在北平中南海勤政殿举行第一次全体会议。毛泽东在会上宣告中华人民民主共和国成立,在致词的最后,毛泽东连呼了三个口号,其中之一就是:中华人民民主共和国万岁!
那么,原拟的中华人民民主共和国的国号,又是怎样改变为中华人民共和国这一正式国名的呢?这里有一段故事,它凝聚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各位代表郑重的商讨和审慎的思虑。
当时,关于新中国的国体,已确定为工人阶段(经过共产党)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同时,确定新中国的政体,为实行民主集中制的人民代表大会制,不采取西方那种三权分立的议会制。这些有关建国的基本问题,经向新政协筹备会各方面代表宣传和解释而达成基本一致的意见。只是对于即将诞生的新中国,还没有一个正式名称。中共中央、毛泽东一般习惯用“中华人民民主共和国”的称呼。与此相应,新政协筹备会提出议定和起草的组织条例中,就有成立中华人民民主共和国政府之方案,指定由董必武领导的第四小组负责起草中华人民民主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组织法。在新政协筹备会起草各项文件的过程中,一些代表对这个原拟的国名提出了不同的看法。雷洁琼发言说,如果国名太长,用时不用全称即得注明是简称。黄炎培、张志让两先生的意见被整理成书面报告,提出:“我国国名似可将原拟中华人民民主共和国改为中华人民民主国简称中华民国或中华民主国。将来进入社会主义阶段即可改称中华社会主义民主国。”清华大学教授张奚若先生对原拟国名提出质疑,发表了第三种意见。张奚若说:“有几位老先生嫌中华人民民主共和国的名字太长,他们说应该去掉民主二字,我看叫中华人民共和国好。”
第四小组把关于国名的意见归纳了三种名称,留待政府组织法起草委员会去斟酌。经8月17日小组第三次全体会议修正通过为组织法的初步草案。在这个初步草案里,新的国名去掉了“民主”二字。
9月22日,董必武在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次全体会议上,作《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组织法的草拟经过及其基本内容》的报告。报告对组织法草案的总纲作了几点说明,第一点就是关于国家名称的问题。董必武说:本来过去许多人写文章或作演讲都用中华人民民主共和国。黄炎培、张志让两先生写过一个节略,主张用中华人民民主国。在第四小组第二次全体会议讨论中,张奚若先生以为用中华人民民主共和国,不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我们现在采用了最后这个名称。因为共和国说明了我们的国体,“人民”二字在今天新民主主义的中国是指工、农、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四个阶级及爱国民主分子,它有确定的解释,已经把人民民主专政的意思表达出来,不必再把“民主”二字重复一次了。这个意见,为政协全体会议所接受。
向大会提交的几个文件中,原来的中华人民民主共和国均改为了中华人民共和国。
意大利——小牛生长的乐园
意大利全称“意大利共和国”,位于欧洲南部,包括亚平宁半岛及西西里、撒丁等岛屿。北与法国、瑞士、奥地利、南斯拉夫接壤,东、西、南三面临亚得里亚海和地中海。
意大利古时称过“艾诺利亚”、“艾斯佩利亚”、“威大利亚”,后因语音的变化,“威大利亚”的“威”变音为“意”,即称“意大利亚”,意为“小牛生长的乐园”。又有人说,“意大利”名称是由该国一个古代部落首领的名字演变而来的。意大利为罗马帝国的发祥地。2至3世纪为古罗马帝国全盛时期,版图遍及整个地中海沿岸。14至15世纪文艺空前繁荣,成为欧洲“文艺复兴”的摇篮。此后几经分裂和外族入侵。1861年3月成立王国。1870年实现统一,建成意大利王国。1946年6月2日正式命名为“意大利共和国”。
巴西 ——红木国
巴西全称“巴西联邦共和国”,位于南美洲东部。北界法属圭亚那、苏里南、圭亚那、委内瑞拉和哥伦比亚,西邻秘鲁、玻利维亚、南接巴拉圭、阿根廷和乌拉圭,东濒大西洋。
“巴西”之名,源于当地的一种著名红木的名称。1500年4月22日,葡萄牙人两个德雷·阿尔瓦雷·卡布拉尔航海抵达南美时,发现了这块无名大陆,便竖起一块刻有葡萄牙王室徽章的十字架,并为其取名“圣士字架地”,同时宣布归葡萄牙所有。他们在这里生活的过程中,发现一种纹路细密、坚固耐用、色彩鲜艳,既可作家俱,又可制染料,与东方红木类似的树木,人们把它取名为“巴西”。在葡萄牙语中,为“红木”之意。因此,“巴西”一词便逐渐代替了“圣十字架地”这一名字,以后沿用下来竟成了国名。巴西于16世纪沦为葡萄牙殖民地。1822年脱离葡萄牙统治后,建立“巴西帝国”;1889年11月15取消帝制,成立联邦共和国;1891年改称为“巴西合众国”。1969年10月30日宣布为“巴西联邦共和国”。
威特 ——小城堡
科威特全称“科威特国”,位于西亚波斯湾西北岸,阿拉伯半岛东北部,与伊拉克和沙特阿拉伯接壤。东部临海, 隔波斯湾与伊朗遥遥相对,海岸线长290公里。科威特大部分为沙质平原。其国名是由城市名而来。相传,17世纪时,科威特这块地方被称作“古赖因”,意为“犄角”。1760年,从贾赫腊到海角修起了一道土墙,将陆上三面围住,墙外挖一道护城壕,以抵御附近部落的侵袭,保护自己得以在这里繁衍生息。科威特人特别喜欢这座城堡,并将它叫作“小城堡”。“小城堡”一词,在阿拉伯语中,音即“科威特”。1961年6月19日独立时,“科威特”便作为国名被确定下来。“科威特”既是国名,又为首都名,也是省名,还是省会名称。一名四用,这在世界地名中极为少见。
巴基斯坦 ——清真之国
巴基斯坦全称“巴基斯坦伊斯兰共和国”,位于南亚次大陆西北部。东与印度接壤,东北与中国为邻,西北同阿富汗交界,西同伊朗毗邻,南临阿拉伯海。其国名由来有两种说法:①早在1930年,著名的穆斯林诗人、思想家和哲学家穆罕默德·伊克巴尔在阿拉哈巴德召开的穆斯林联盟会议上首次提出建立巴基斯坦的主张,他希望把南亚次大陆的穆斯林集合起来,组成巴基斯坦。巴基斯坦一名源于波斯语。巴基是“清真”“圣洁”之意,斯坦即“国家”或“地区”,合起来意为“纯洁人所住的方” ,也有人说它是乌尔都语清真之国的意思。 ②是由一些在英国剑桥大学留学生的穆斯林学生于1933年酝酿提出的,他们把旁遮普、阿富汗、克什米尔、伊朗、信德等穆斯林国家和地区名称的头一个字母和俾路支的词尾合成Paristan,即巴基斯坦。其含义为:“这是一个由穆斯林省份组成的国家。”巴基斯坦和印度原来是一个国家,1858年整个次大陆沦为英殖民地。1947年,英国公布“蒙巴顿方案”,把英属印度按居民宗教信仰分为巴基斯坦和印度两国,实行分治。同年8月14日,巴基斯坦宣告成立,成为英联邦的自治领土(领土包括东西巴基斯坦两部分)。1956年3月23日,成立巴基斯坦伊斯兰共和国。1971年印巴战争后,原动巴基斯坦分离成了孟加拉国。1972年脱离英联邦。
立陶宛 ——多雨水的国家
立陶宛全称“立陶宛共和国”,位于原苏联西部。南临白俄罗斯,西靠波兰,东接拉脱维亚,北隔波罗的海与瑞典相望。
立陶宛是以其民族名称命名的国家。还有说是源于波兰语Litwa,意为“多雨水的国家”。其先民为公元前2000年左右,分布在涅曼河和道格拉瓦河流域的立陶宛人、奥克什泰特人、热麦特人、斯卡尔瓦人等。13世纪初,受条顿骑士团统治;1240年建立立陶宛大公国;1569年至1791年与波兰合并,建立波兰贵族共和国;1814年至1815年被并入俄皇俄国;1940年建立“立陶宛菀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并加入苏联;共和国苏维埃1990年3月11日宣布独立,并改国名为“立陶宛共和国”。1991年9月6日原苏联国务委员会承认立陶宛独立。1991年9月7日中国政府正式承认立陶宛独立。9月14日中、立两国正式建立大使级外交关系。
马来西亚 ——马来人之国
马来西亚位于东南亚,全境被南中国海分成东马来西亚和西马来西亚两部分。“西马”位于马来半岛南部;沙巴地区和沙捞越地区合称“东马”,位于加里曼丹岛的北部。
马来半岛是个盛产黄金的地方,“马来”二字,在马来语中,意为“黄金”。也有人说是因居住在马来地区和加里曼丹地区的居民的马来人而命名的,意为“马来人之国”。“马来西亚”作为马来群岛的同一词,19世纪下半叶曾一度被欧洲人所采用,但它作为一种政治概念,只是1960左右的事。1948年2月1日,马来亚成立联合邦。1957年8月31日宣布独立。1963年9月16日,由马来半岛的马来亚、新加坡(1965年8月9日退出)、沙巴和沙捞越组建成马来西亚。
菲律宾 ——源于外国人名的国名
菲律宾全称“菲律宾共和国”,是位于亚洲东南部的群岛国家,由吕宋、棉兰老等7000多个大小岛屿组成。北隔巴士海峡与我国台湾省遥对,南与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隔海相望,西濒南海,东濒太平洋。
菲律宾是以外国人名命名的唯一亚洲国家。1521年3月17日,葡萄牙航海家麦哲伦在环球航行抵此登陆时,正值“圣拉扎拉斯节”,即给此地命名为“圣拉扎拉斯群岛”。22年后,西班牙殖民主义者占领并移民此岛定居。当时,比利亚洛活斯就将莱特岛及附近岛屿以西班牙王储,即后来的国王菲利普二世的名字命名为“菲律宾”。后来,这个名字扩展到整个群岛。作为国名,则始于1898年菲律宾独立时。1946年7月4日,该群岛第二次独立时,仍然定名为“菲律宾共和国”。
土耳其 ——勇敢人的国家
土耳其全称“土耳其共和国”,位于亚洲西部,地跨欧、亚两洲。东界伊朗、亚美尼亚、格鲁吉亚,东南与叙利亚、伊拉克接壤,西、西北和希腊、保加利亚毗连,北滨黑海,西南隔地中海与塞浦路斯相望。
“土耳其”国名来源于国内主要居民土耳其人。“土耳其”之名是从19世纪末才开始广泛使用的。“土耳其”一词是由“突厥”音转变而来。在鞑靼语中,“突厥”有“勇敢”的意思。“土耳其”意即“勇敢人的国家”。虽说奥斯曼统治阶级认为把自己称为“土耳其人”是一种对自身的侮辱,因其有“乡下佬”乃至“傻瓜”的意思。但是到l897年,青年诗人穆罕默德·艾明却自豪地宣称:“我们是土耳其人,血管里流的是土耳其血液,起的是土耳其的名字……”。因此,在1923年l0月29日共和国成立时,正式采用“土耳其”为国名。
约旦 ——水流急下
约旦全称“约旦哈希姆王国”,位于阿拉伯半岛的西北部。西接巴勒斯坦,北接叙利亚,东北连伊拉克,南和东南与沙特阿拉伯接壤,西南一角濒亚喀巴湾。
约旦国名得名于约旦河。据说希伯莱人在渡约旦河时,才给自己起名为“希伯莱”,含义为“渡河的人”。“约旦”在希伯莱语中是“水流急下”的意思。因约旦河落差1200米,河水好像从天倾泻而下。1950年4月约旦河西岸和东岸合称为“约旦哈希姆王国。”
蒙古国 ——我们的火
蒙古位于平均海拔1580米的亚洲中部的蒙古高原,是一个内陆国。东、南、西三面与我国为邻,北面与俄罗斯接壤。
“蒙古国”是以本民族的名称而得名的。“蒙古”一词是由“勇敢”和“朴素”两个词素结合而成的。另有人认为:蒙古高原的鄂嫩河上游原有座蒙山,附近有蒙河,生息在这一带的部落即称“蒙古”。也有人认为蒙古一词由mong(意为我们的)和gol(意为火)组成,意思是“我们的火”,因为蒙古是一个游牧民族,每到一地,大家同煮共炊,并推选一名有经验的长者当炊头儿来掌管此事,故有此称。
蒙古原为中国的一部分,称外蒙古。1911年在沙俄的策动下宣布“自治”,1921年7月11日宣布独立,成立君主立宪政府。1924年11月26日废除君主立宪政府,成立蒙古人民共和国。1946年1月5日,中国国民党政府承认外蒙古独立。1992年1月11日正式决定改“蒙古人民共和国”,国名为“蒙古国”。
回答:2008-04-20 19: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