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
“方言”或“语言”?
许多语言学者认为,所谓“方言”和“语言”的区别基本上是任意的,虽然一些语言学者曾经提出种种不同的判准,但是讽刺的是,这些不同的判准却常常会产生不一致的结论(详见后述)。而在实际操作中,和“方言 vs. 语言”相关的判断不但是主观的,而且基本上是由于不同语言之使用者的政治权力不一致而造成的。一个或一些语言之所以会被称之为“方言”,通常是由于以下的原因:
由于这些语言缺少适当的书面语,或者是虽然有书面语,该书面语却不被承认为具有正当性;
由于这些语言的使用者没有属于自己的国家;
由于这些语言长久以来被其他的语言所歧视(Wikipedia 2005a)。
以下对语言学者几种比较常用的“方言 vs. 语言”判别方式进行讨论,并进一步指出这些判准在实际应用上的困难。在这种情况下,似乎以“政治因素”来解释何谓“语言”,何谓“方言”,就变成是比较具说服力的说法了。
[编辑]
历史语言学的看法:历史发展的关系
有很多历史语言学者,则是从历史发展的角度著手,将“从某个历史上比较久远之沟通媒介发展出来的口语形式(speech form … of the older medium of communication from which it developed)”称之为“方言”。比如说,以这种观点而言,属于日尔曼语族的语言就被视为是“拉丁语”的方言,而现代希腊语则被视为是“古希腊语”的方言(Wikipedia 2005a)。然而,这种定义也会遭遇到不少难题,以下是一些基本的讨论。
[编辑]
用政治因素来理解所谓“方言”的概念
语言就是拥有陆军和海军的方言。 --- Max Weinreich (引自Wikipedia 2005a)
如果说,无论是“相互理解性”或者是“历史发展关系”,都无法清楚地划出“方言”和“语言”之界线的话,那麽,根据多数语言学者的共识,造成这条界线的根本原因,并不是在语言“本身”,而是语言以外的其他政治和社会因素。在区别“方言”和“语言”时,其中最重要的一个因素,是该语言的“标准化(standardization)”程度。如果某种方言曾经被书面化(这通常是标准化的前提)过、而且已经达成一定程度之标准化的话,我们就将其称之为“语言”(Terralingua nd)。
Peter Trudgill 就曾经这样宣称,对他而言,“语言”就是“一种独立的、标准化的变体 ……,而且有她们自己的生命(independent, standardized varieties ... with, as it were, a life of their own)”(引自Terralingua nd)。以这种标准来看,这个世界上多数的既存语言,可能都无法被称之为是一种语言。事实上,在世界上的每一个角落,其实都存在著很多可能变成“语言”的方言。然而,如果论及历史发展的现实,我们却发现到多数的语言都没有完成这个标准化的程序,而被人称之为“方言”。相反地,只有某些特定的语言被某些人刻意选取出来,而成为所谓的“语言”。那麽,我们应该如何解释这种历史发展的现象呢?为什么某些语言最后变成“语言”而某些语言最后变成“方言”呢?Terralingua (nd)正确地提醒我们,我们应该要追问是谁在从事这些标准化的工作?是谁从这些标准化的工作中获得好处?答案很明显,正是那些菁英、国家机器的建构者、以及教会代表。正是这些人的选择,决定了一个语言是被称之为“语言”或者是“方言”。
Britain, David, and Jenny Cheshire. eds. 2003. Social Dialectology: In Honour of Peter Trudgill. Amsterdam: John Benjamins Pub.
Campbell, Lyle. 1998. Historical Linguistics. Edinburgh: Edinburgh University Press.
Cheshire, Jenny, and Dieter Stein. eds. 1997. Taming the Vernacular: From Dialect to Written Standard Language. 2nd ed. New York: Longman.
Escure, Genevieve. 1997. Creole and Dialect Continua: Standard Acquisition Processes in Belize and China (PRC). Amsterdam: J. Benjamins.
广户敦,1986,方言语汇の研究:言语地理学と国语史との接点を求めて。东京都:风间书房。
弘文阁编辑室编辑,1986-1987,方言学研究论文集。日本肃蛛特别市:弘文阁。
黄金文,2001,方言接触与闽北方言演变。台北:国立台湾大学出版委员会。
Kortmann, Bernd. eds. 2004. Dialectology Meets Typology: Dialect Grammar from a Cross-linguistic Perspective. New York: Mouton de Gruyter.
李如龙,1996,方言与音韵论集。香港:香港中文大学中国文化研究所。
林语堂等著,1975,方言专号:国立中山大学语言历史学研究所周刊。台北:东方文化书局。
Linn, Michael D. eds. 1998. Handbook of Dialects and Language Variation. 2nd ed. San Diego: Academic Press.
Romaine, Suzanne. 1994. Language in Society: An Introduction to Sociolinguistics. Oxford: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van Leuvensteijn, J. A., and Johannes Bernardus Berns. eds. 1992. Dialect and Standard Language: In the English, Dutch, German, and Norwegian Language Areas: Seventeen Studies in English or German. Amsterdam: Royal Netherlands Academy of Arts and Sciences.
Wolfram, Walt, Carolyn Temple Adger, and Donna Christian. 1999. Dialects in Schools and Communities. Mahwah, N.J.: Lawrence Erlbaum Associates, Publishers.
Wolfram, Walt, and Donna Christian. 1989. Dialects and Education: Issues and Answers. Englewood Cliffs, N.J.: Prentice Hall.
[编辑]
参考出处
(按照作者姓氏汉语拼音顺序排列)
Terralingua. nd. Language or Dialect? [online]. np: Terralingua, [cited 26 February 2005]. Available from World Wide Web: [1].
Wikipedia. 2005a. Dialect [online]. np: Wikipedia, the Free Encyclopedia, 24 February [cited 26 February 2005]. Available from World Wide Web: [2].
Wikipedia. 2005b. Dialect Continuum [online]. np: Wikipedia, the Free Encyclopedia, 4 February [cited 26 February 2005]. Available from World Wide Web: [3].
周振鹤、游汝杰,1986,方言与中国文化。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
[编辑]
参看
方言学
语言
社会方言
个人方言
标准化语言(标准化方言)
汉语方言
[编辑]
外部链接
Terralingua:Language or Dialect?
取自"http://zh.wikipedia.org/wiki/%E6%96%B9%E8%A8%80"
页面分类: 语言 | 方言
参考资料:http://wikipedia.cnblog.org/wiki/%E6%96%B9%E8%A8%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