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专题栏目 |
|
|
相关文章 |
|
|
|
|
|
|
新德国电影的先行者 - Volker Schlöndorff |
★★★★ |
|
新德国电影的先行者 - Volker Schlöndorff |
|
作者:未知 文章来源:互联网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07-01-07 |
|
本文《新德国电影的先行者 - Volker Schlöndorff》关键词:德语 从人类诞生以来,就不断的为一个目标奋斗着———自由,这是在任何时期,任何地方都需要人们奋斗的目标。人身的自由,行动的自由,言论的自由,以及精神的自由。于是有人为此牺牲,有人为此背叛。这些自由的孤独灵魂总是时隐时现地在我们身旁出没。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在德国出现了一批新青年电影工作者,他们的热情震动了德国,震动了世界。年轻的福尔克·施隆多夫从他们中间脱颖而出,和法斯宾德、赫尔措格、温德斯成为新德国电影的四大主将。他带给我们电影精神的自由。
福尔克·施隆多夫(Volker Schlondorff),德国电影导演。和法斯宾德一样,他出生在医生家庭。1939年施隆多夫在威斯巴登呱呱落地。和法斯宾德不同的是,施隆多夫的家庭是属于上层阶级,他们家经常接待一些贵族和大人物。施隆多夫从小就开始受高等教育,早年赴法国巴黎攻读政治学和国民经济学。由于二战后欧洲的国家比较混乱,他又改换专业,在高等电影学院学习了一年。从这时他开始初涉电影工作,而且碰上了法国新浪潮导演路易·马勒、阿仑·雷乃和梅尔维尔,他们给他的一生创作都带来了深刻的影响。从小就福缘深厚的施隆多夫在电影创作上也是一帆风顺所以他的电影没有对个人生活的极度关注,而是关注于历史和传统文化的失落、社会的变革、人类精神的异化这些宏大叙事。往往能够表达出时代的情绪,反映出世界史重要的精神症状,及时地、形象地传达了当时人类的心路历程。
1966年,施隆多夫回到德国,他开始独立执导第一部影片《青年特尔勒斯》,影片虽是根据20世纪初期罗伯特·穆西尔的小说改编,但施隆多夫却表现了自己的政治见解,在影片中输入自己对现实和历史的看法,揭露了军事学院的腐败和严酷,控诉了法西斯主义残酷迫害犹太人的罪行,是对早期法西斯精神的声讨。影片编剧是他后来的妻子和主要合伙人特洛塔。
1967年施隆多夫的第二部影片《剧烈的争吵》获得巨大成功,这部片子和上部《青年特尔勒斯》被列为“德国青年电影”的第一批代表作。从这以后,施隆多夫和美国哥伦比亚公司签订了长达6年的合同,开始转向拍摄历史题材的影片。1969年的《太阳神》、1971年的《科姆巴赫穷人的暴发》和1972年的《路特·哈尔布法斯的道德》就是这一时期拍摄的作品,不管这些影片表现的是当代题材,还是下层人民的社会生活又或是上层社会的婚姻道德,都体现了施隆多夫的社会批判观点,影评家们指出他“对具有新特征的乡土电影的发展是个贡献”,但作品中也带有作者电影的特征。
1972年后,他的作品题材从历史转向当代,拍摄对德国社会现状进行精辟分析的系列影片,也从1960年“作者电影”较窄的观念转到较大的社会大众层面。
1975年他拍摄了一部现实主义题材的影片《丧失名誉的卡塔琳娜·布鲁姆》,这是根据联邦德国著名作家海因里希·伯尔的小说改编的。在当时这是一个真实的故事,施隆多夫沿用了小说的纪实手法,通过事件的全过程展现女主人公的不幸遭遇,真实揭露了联邦德国政府的残忍和刚愎自用,以及新闻媒体的无中生有、诽谤造谣的内幕。这部影片的出现一举打破了西德电影中的政治禁区,展示了西德社会的现实,以内容的真实性、手法的纪实性,以及通俗性三者结合,而赢得了联邦德国观众的赞美。同年,本片首先在西班牙获得了圣·塞巴斯蒂安国际电影节天主教评委会奖,直到1976年联邦德国政府才在舆论的压力下给了本片最佳女主角、最佳摄影奖,但对影片却丝毫未提。
1976年他又拍摄了根据尤斯奈尔原著改编的《死刑》,这时他的电影制作技巧已经相对成熟,在1978年《秋天的德国》中,他的“技艺更加显得精湛了”。施隆多夫的艺术才华正在聚集。
果然,1979年他的才华爆发了,根据京特·格拉斯的同名小说改编的电影《铁皮鼓》诞生了。这部影片的出现震动了世界,他的影响甚至超过了小说,据说由于影片的放映,而带动了《铁皮鼓》原版小说的再次翻版印刷。《铁皮鼓》以十分独特的方式描绘了法西斯统治下的德国小资产阶级的精神空虚和道德堕落,是以一个孩子的视角来观察社会的丑陋,充满了讽刺意味。施隆多夫更加入了夸张的布莱希特式的间离效果,以求为电影增加荒诞、怪异的力度和深度。在细节方面,施隆多夫也不忘展示蕴藏于人性中不为察觉的恶。
其实施隆多夫通过影片表达了对第三帝国、下一代知识分子的思考,自省的也是自讽的。知识分子的侏儒化不仅仅是二战中德国的问题,匈牙利导演萨博的名片《摩菲斯特》讲述的也是异曲同工的故事。1979年,《铁皮鼓》理所当然地在戛纳电影节上夺魁,获得金棕榈大奖,同年他还获得了联邦德国的金碗奖。1980年,《铁皮鼓》又被作为德国影片首次获得奥斯卡最佳外语片奖。
1980年以后施隆多夫的作品仍然丰厚,1981年他拍摄了《伪造》,1983年拍摄了《斯万的爱情》,1989年拍摄了《一个保姆的故事》。后来又摄制了《玻璃玫瑰》和《莉塔的传奇》等。可以说施隆多夫是在新德国电影导演中最具现代电影语言表现手段的人,也是一个注重市场和同观众交流的人。施隆多夫具有浓厚的文学功底。他强调基本电影技法、明星电影演员和观众的结合在新德国电影中独树一帜,同时他又不主张推行某种特定的电影模式,他对电影的唯一要求就是自由。
然而,目前在美国拍片的施隆多夫好像被所谓的超级制作抑制,这种制作极大地削减了他的艺术才华。现在几乎已看不到施隆多夫的新作品,只是在《十分钟,年华老去》中有一部他的短片,这也不能和他往日的作品同日而语。
不管是世界的电影人还是专业的学习者甚或是影迷们,他们所期待的是一部再次震动世界的电影。
|
没找到针对您问题的答案?你也可以在Google上搜索更多相关的内容 |
|
|
文章录入:admin 责任编辑:admin |
|
|
上一篇文章: 德国的地形 下一篇文章: 基督教 |
|
|
【字体:小 大】【发表评论】【加入收藏】【告诉好友】【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
|
网友评论:(只显示最新1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