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专题栏目 |
|
|
相关文章 |
|
|
|
|
|
|
德国的国家体制(五)政党和群众组织之议会内政党 |
★★★★ |
|
德国的国家体制(五)政党和群众组织之议会内政党 |
|
作者:未知 文章来源:互联网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07-01-07 |
|
本文《德国的国家体制(五)政党和群众组织之议会内政党》关键词:德语 1).德国社会民主党(Sozialdemokratische Partei Deutschlands-SPD) 德国社会民主党是联邦德国实力最雄厚、组织最严密的党,也是社会主义国际中最强大和最有影响的党。该党重建于1946年,1966年首次参政,成为执政党,1969年第一次成为主要执政党,党主席维利•勃兰特出任联邦总理,1982年10月重新成为在野党,1998年东山再起,再次成为主要执政党。 社会民主党党员主要是城市工人、职员、知识分子、自由职业者和家庭妇女。战后以来,社会民主党从工人阶级政党逐渐演变为全民党(Volkspartei)。这一演变是从1959年的哥德斯堡特别党代会开始的。党代会上所通过的“哥德斯堡纲领”(Godesberger Parteiprogramm)取代了其成立时沿用的1952年原德国社会民主党的党纲。新纲领公开摈弃马克思主义,特别是马克思主义的阶级斗争学说。它声称“不赞同单一的理论以至于一种世界观”。党的最根本的指导思想是多元论,是“具有不同信仰和不同思想的人们的共同组织”,是代表社会各阶层利益的“一个思想自由的人民的政党”。新纲领特别强调民主社会主义(Demokratischer Sozialismus),认为“社会主义只有通过民主才能实现,只有社会主义才能实现民主。” 与此同时,社会民主党既谴责资本主义分配财富不公平,又指责共产党“毁灭”个性自由和实行“专政”。它竭力反对用暴力推翻现有资本主义制度,主张用改良手段使之成为大家都可以接受的社会制度。为实现社会财富分配的平等,社会民主党主张对私人生产资料实行共同支配权,但不赞同消灭私有制。其主要形式是让工人参与企业管理并和资方一起平等地享有共同决定权。即企业属于企业主或股东,但其支配权属于大家。其目的是限制资本的无限权力,实现分配上的平等。 在对外政策上,社会民主党在战后年代奉行的是一条左倾路线。它反对联邦德国加入北约,反对向西方一边倒政策,反对重整军备,主张废除军事集团和德国中立化。哥德斯堡党代会后,社会民主党对以上外交原则也作了相应修改。目前,它主张推行以欧盟和北约为基础的多极外交,积极推进欧洲联合,主张裁军,全力支持中东欧国家的政治和经济改革。 哥德斯堡新党纲发表后,社会民主党原有许多象征已先后被摈弃。党证由红色改成蓝色。党的总部上空除传统的红旗外,也飘扬着黑、红、金的国旗。由于社会民主党抛弃了马克思主义的阶级斗争学说,实行改良的民主社会主义,并在内外政策上采取迎合中产阶级需要的一系列改革措施,它的威望不仅在工人群众中不断上升,而且在中产阶层、罗马天主教徒相传统上支持联盟党的选民中也有不同程度的提高。1966年,社会民主党终于从在野党一跃成为执政党。1990年9月德国统一前夕,联邦德国的社会民主党与前民主德国的社会民主党进行了合并。 自1987年维利•勃兰特辞去社会民主党主席职务以来,党内最高领导层不团结,相互倾轧,争权夺利,提不出具有明确的鼓舞人心的竞选纲领。在两德统一时,社会民主党反对匆忙统一,但又提不出实现统一和治理东部经济和社会问题的更好的纲领,因而在1990和1994年两届联邦议院大选中败北。此后,社会民主党总结竞选失败的经验和教训,更换领导班子,重整旗鼓,提出切合实际迎合民意的竞选纲领,例如解决失业和确保工作岗位,通过税收改革提高低工资雇员的收人和中小企业的活力以实现社会公正平等,振兴东部地区的经济。改革福利政策使者弱病残者得到更多的优惠,严厉打击新纳粹势力和暴力排外活动,主张外籍人获得“双重国籍”等。与此同时,社会民主党利用联邦总理科尔在统一问题上所犯的错误和经济政策的失误大造舆论,在1998年10月的第14届联邦议院大选中一举击败联盟党,再次成为主要执政党。1999年3月,由于在对内政策上存在分歧,奥斯卡•拉封丹(Oskar Lafontaine)辞去党主席职务,6联邦总理施罗德接任。 社会民主党的选民主要是工人。就地区而言,社会民主党的选票集中在大城市如汉堡、不来梅、柏林等。就州而言,其选票一般集中在中部和北部,尤其是北莱茵-威斯特法伦、下萨克森、勃兰登堡、石勒苏益格-荷尔斯泰因、黑森、不来梅、汉堡等各州。就宗教而言,社会民主党在路德福音教农村地区的得票数比天主教农村地区来得多。 社会民主党的最高权力机构是联邦大会,即党代会,其常务机构是理事会和主席团。社会民主党有较多的附属组织和群众团体,它们是社会民主党青年团、社会民主党大学生同盟、社会民主党妇女工作团、社会民主党社会工作团、社会民主党高校工作团,以及艾伯特基金会(Friedrich-Ebert-Stiftung)和全国最大的工会组织“德国工会联合会”。 社会民主党青年团(Jungsozialist)又名德国社会主义青年团(Sozialistische Jugend Deutschlands-SJD)或“鹰团(Die Falken)”,是社会民主党最大的附属组织,也是联邦德国最大的青年组织。其成员都是35岁以下的青年党员。青年团服从属于社会民主党,同时又有自己一套领导班子。这些青年社会党人思想激进,对哥德斯堡纲领持异议,特别对党的“容纳一切人”的全民党方针表示强烈不满。反对党内的右倾路线,要求对联盟党采取强硬态度。 社会民主党的最重要机构是艾伯特基金会,它是该党的思想理论战线指挥部和干部培训中心,也是制定政策的智囊团。
2).联盟党(Unionspartei) 基督教民主联盟(Christlich Demokratische Union Deutschlands-CDU)和基督教社会联盟(Christlich-Soziale Union in Bayern-CSU)是两个相对独立的政党,各有自己的组织系统和领导机构。因为两党有相似的政治目标和竞选纲领,所以在联邦议院组成一个统一的议会党团,被人们习惯称作联盟党(Unionspartei)或姐妹党(Schwesterpartei)。两党达成协议:基督教社会联盟活动范围仅限于巴伐利亚州,不得在其他联邦各州发展组织和展开活动,基督教民主联盟则在除巴伐利亚以外的联邦各州进行活动。 联盟党的思想基础是基督教教义,两党都是战后成立的。它们成立时的宗旨是联合一切反马克思主义力量,建立一个植根于基督教的资产阶级共和国。由于联邦德国95%以上的人信奉基督教,联盟党很快就在广大群众中扎下了根。基督教民主联盟、尤其是基督教社会联盟具有浓厚的宗教色彩,但它们决不是一个宗教派别,而是一个利用宗教进行政治活动的政党。联盟党党员大多数是天主教教徒,但路德福音教教徒也不少,党内还有不同的宗教派别存在。 联盟党的对外方针是推进欧洲一体化进程,努力实现一个自由、民主的欧洲联盟;加强北约组织,特别是加强与美国的结盟;在这一基础上积极推进欧盟和北约的东扩,支持中东欧国家和俄国的政治、经济改革。德国统一后,联盟党一再强调,德国应在世界事务中更多更好地发挥作用和承担义务,支持联邦国防军去海外和邻国参加联合国及北约等国际组织进行的维护和平的军事行动。在对内政策上,联盟党主张实行生态社会市场经济,保护私有财产,但也同意工人共同参与企业的管理和享有共决权。为减少失业率,联盟党主张实行弹性工作时间,开辟新的求业渠道,限制外籍劳动力的流入,加速东部经济的发展。为实现德国的真正统一,联盟党呼吁东西部人民努力拆除“头脑中的柏林墙”,消除隔阂和睦相处。在政治避难和移民问题上,联盟党持较为保守态度,主张对此进行整顿,反对“双重国籍”法。联盟党在对内政策上虽然也主张改革,但步子不像社会民主党那样坚定。在许多社会福利改革措施方面持保守态度,其主要原因之一是较多地考虑国家财政开支的平衡。 联盟党的意识形态、组织结构以及在政坛上所起的作用与社会民主党相比较为逊色一些。它还远远称不上一个结构严密的政党。联盟党的选民基础主要在中小城市和农村。就地区而言,主要在位于南方的萨尔、巴伐利亚、巴登—符腾堡、莱茵兰一法耳次州,这些地区的农业和天主教势力都比北方强。就男女选民比例而言,妇女选票领先。就年龄结构而言,中老年人居多。从党纲、党员成分、选民比例结构看,联盟党是一个较为保守的资产阶级政党。虽然它也吸收了不少工人、职员和家庭如女人党,但党员中的主要成员以及在党内占统治地位的是大企业家、大农场主、银行家以及他们的代理人。 基督教民主联盟首任党主席阿登纳和最后一任党主席科尔是该党员杰出的领导人,也是联邦德国执政时间最长的国家和政府领导人。人们称1949-1963年为阿登纳时代,1982-1998年为科尔时代。在战后年代,基督教民主联盟在阿登纳领导下,在币制改革和起草《基本法》时均起过重要作用,为联邦德国的建立立下了汗马功劳。建国后,该党为创造“经济奇迹’也作出过重大贡献。由于该党的努力,联邦德国逐渐摆脱被占领国地位,并取得了世界各国人民的信任,终于成为一个独立自主的主权国家。该党在内外政策上取得的卓越成就使它在选民中威望不断上升,并长期处于主要执政党地位。80年代末90年代初,基督教民主联盟在科尔领导下,看准时机,全力以赴,为德国的统一立下汗马功劳,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1990年10月,东西部两个独立的基督教民主联盟进行合并,在统一后的第一次联邦议院的竞选中获全胜。但由于统一是一项极为庞大、复杂和艰巨的历史任务,又由于来得太突然,基民盟在制定和实施政治、经济和社会政策时犯了不少严重错误,出现了许多失误和错差,最终导致该党在1998年10月联邦议院大选中败北。 基督教民主联盟最高权力机构是联邦大会和联邦委员会,最高执行机构是联邦中央执行委员会和主席团。该党也有一些附属组织和群众团体:青年联盟、基督教民主联盟妇女联合会、基督教民主联盟中小企业协会、基督教民主联盟中产阶级协会、基督教民主联盟社会协会以及阿登纳基金会(Konrad-Adenauer-Stiftung)等。其中员重要的是青年联盟(Junge Union),其成员是35岁以下的青年人,半数以上是基督教民主联盟党员。青年联盟也有自己的独立组织系统,它是基督教民主联盟战斗性强的左翼力量,所持的观点有时比社会民主党还要激进。 基督教社会联盟是联邦德国唯一具有全国影响的地区性政党。它在政坛上与基督教民主联盟紧密合作,并依附后者。在巴伐利亚,除少数几年外,它一直是州政府的执政党。巴伐利亚是天主教的主要势力范围,又是农牧业地区,也是联邦德国的军火工业基地,因此,该党一直被人们视为右翼政党。在许多问题上,它的右翼政治观点比基督教民主联盟来得激进。担任该党主席职务时间最长、影响最大的是弗兰茨•约瑟夫•施特劳斯(Franz-Josef Strauß)。在战后相当长的时间内,由于同财界头面人物和军火康采恩关系密切,以及持反苏、反共强硬立场,他被视为联邦德国的右翼势力总代表。施特劳斯不仅是基督教社会联盟,而且也是基督教民主联盟的实力派人物,在选举基督教民主联盟主席和联邦总理候选人时,他是个关键人物,常在幕后左右局势。尽管施特劳斯本人有过不少丑闻,成为左派众矢之的,但他的影响和权势依然没有减弱。在联邦德国政坛上,他是仅次于已故总理阿登纳和前总理科尔的第三号权威人士。基督教社会联盟的选民主要是巴伐利亚的天主教徒,其党员大多数是企业家、银行家、官员、职员等。该党的最高权力机构是巴伐利亚基督教代表大会。基督教社会联盟的下属机构有青年联盟、妇女联盟、社会工作委员会、中小企业协会、被驱逐者联盟等。该党的机关报是《巴伐利亚信使报》
3).自由民主党(Freie Demokratische Partei-FDP) 自由民主党也是在战后初期成立的。它虽然是联邦议院中最小的政党之一,但在联邦德国的政坛上,待别是在组织联合政府时,它的背向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自由民主党是联邦德国执政时间最长的政党。但从未成为主要执政党,每届联合政府的倒台几乎都与它的倒戈有关。为了保持自己执政党地位,自由民主党在关键时刻往往会抛弃原来的盟友,另找“新欢”。因此,人们称它为“喜新厌旧”、“见风使舵”的政党。 自由民主党党员的主要成分是企业主、银行家、财团代理人、农场主、自由职业者即中产阶层。与社会民主党相比,自民党是一个组织疏松的政党。党内纷争此起彼伏,以致领导班子经常更迭。该党也曾有过几位德高望重的领导人,他们为联邦德国的建立和繁荣作出过重要贡献,例如特奥多尔•豪斯(Theodor Heuss)、瓦尔特•谢尔(Walter Scheel)、汉斯-迪特里希•根舍等(Hans-Dietrich Genscher)。 自由民主党一贯标榜自己推行一条中间路线,是联邦德国第三势力。在对内政策上,该党主张实行社会市场经济,自由竞争;强调个人自由、信仰自由和人的尊严高于一切,甚至高于国家利益;反对国家干预经济,反对工业国有化和各种社会化措施;主张政教分离,反对任何形式的极权主义和教权主义。在防务政策上,自由民主党主张缩短兵役朗,反对核试验,反对使用核武器和其他大规模杀伤性武器。在对外政策上,它主张加强北大西洋公约,推进欧洲一体化进程,支持北约和欧盟东扩,支持中东欧和俄罗斯推行政治和经济改革。 80年代以来,特别自联盟90/绿党进入联邦议院登上政坛以来,自由民主党各州的选票率呈下降趋势。在1990年联邦议院大选中,它的得票率为11%,1994年为6.8%,1998年仅为6.2%,落后于联盟90/绿党(6.7%)0.5个百分点。昔日举足轻重的背向作用已不复存在。 近年来,自由民主党选民主要集中在5个州.即莱茵兰一法耳次、巴伐利亚、黑森、石勒苏益格-荷尔斯泰因和柏林。自由民主党的最高权力机构是联邦代表大会,最高执行机构是联邦中央执行委员会。与社会民主党相比,自由民主党的联邦权力较弱,而州的党组织有较多的自主权。自由民主党的经费来自党费,但党外的秘密捐款较多,来自工业和经济部门的特别多,以致其贿赂案也较多。自由民主党的主要附属组织是青年民主主义者,即自由民主党青年团、其成员均是35岁以下的青年人,多数为青年学生和职员,他们的观点十分激进。党的另一个下属组织是青年自由主义者(Junge Liberale)。其政治观点较为右倾,但对该党的影响比青年民主主义者来得大。
4).联盟90/绿党(Bündnis 90/Die Grünen) 联盟90/绿党简称绿党。80年代以来,绿党在联邦德国政坛上异军突起,发展迅猛。绿党成立于1980年1月,成立后不久,接连在不来梅、巴登-符腾堡、汉堡、下萨克森、黑森等州的议会选举和西柏林市议会选举中获胜。在1983年3月联邦议院大选中,绿党获得5.6%的选票,首次进入联邦议院。1984年6月,绿党又在第二届欧洲议会选举中以8.2%选票率取代了自由民主党,在欧洲议会中占7个席位。在德国统一后的首届联邦议院大选中,绿党团反对统一和内部纷争,得票率未能超过5%,被排挤出议会。1993年5月,西部绿党与东部绿党-联盟90合并组成联盟90/绿党,并在1994年的联邦议院大选中获得7.3%选票、重新进入议会。在世纪末1998年的最后一届联邦议院大选中,该党不仅进入议会,而且第一次成为执政党。 勿庸置疑,绿党的倔起有其政治和社会背景。战后,联邦德国经济得到迅速发展,但同时,生态平衡却遭到了严重破坏,环境污染日趋严重。现有几个政党相互间勾心斗角,尔虞我诈,受贿丑闻层出不穷,在青年中逐渐失去吸引力。在这种情况下,逐渐形成了一些以环境保护为宗旨的地方性组织,如“未来绿色运动”、“不来梅绿色名单”、“汉堡绿色替代派”等。青年成了这些组织的骨干,同时也有一些社会民主党左派党员以及出于各种原因脱离大党的少数有影响人物也纷纷加入绿党。 绿党把恢复生态平衡、建立公正社会、实行基层民主(Basisdemokratie)、反对暴力政策作为该党的4项基本原则。具体政治主张是:1.建立一个既能满足人类生活需要,又能保持自然界生态平衡的经济体系,关闭所有核电站,停建污染环境的大型工程项目;2.社会政策必须尊重人权,保护公民的民主自由权利,要求削减国防开支,减少国家津贴,对高薪收入者加大课税,给低薪收入者增加工资,实行劳动环境人道化,反对社会偏见、宗教歧视、压制性欲和轻视妇女;3.解散联邦权力机构,给地方和个人以更多的自治权和自决权。为使民主深入到基层和防止权力异化,绿党实行基层民主,即绿党的联邦议员和州议员实行两年轮换制(其他各党均为4年轮换制);4.废除军事集团,销毁一切核武器,建立欧洲无核区。 不难看出,绿党的某些主张既不现实,也不实际,很难为大多数人所接受。然而,这些激进主张却反映了一部分联邦德国公民的想法,尤其是相当多的青年人的心理,所以附和者和支持者日益增多。绿党提出的“让共和国变绿”,“对于孙后代负责”等等口号在公民中引起强烈反响。 绿党的骨干力量大部分是脱离社会民主党的青年人,因此,两党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原社会民主党主席维利•勃兰特把绿党视为“误人歧途的孩子”,并认为,总有一天孩子会回到母亲的怀抱。在同社会民主党关系问题上,绿党内部也有不同意见。极左派认为,社会民主党只有同意美国撤军,免除第三世界债务和不生产污染环境的产品,绿党才能与它合作。务实派则反对这些极端主张,力求寻找同社会民主党合作的可能性。1998年联邦议院大选后,这一可能性已成为现实.“父子”双双终于言归于好,组成红绿联合政府。 绿党的崛起打破了德国原有的三党制政坛格局,代之以四党制。原有的三个政党联盟党、社会民主党、自由民主党都受到绿党的挑战,自由民主党受到的威胁持别严重。20世纪末组成的“红绿”联合政府第一次改变了德国政坛格局,社会各阶层对此极为关注。人们将拭目以待红绿联合政府内外政策的走向。
5).民主社会主义党(Partei des Demokratischen Sozialismus-PDS) 民主社会主义党简称民社党,前身是原民主德国的德国统一社会党,即共产党。1989年11月,柏林墙被推倒后,统一枚会党大批党员退党。1990年2月,该党改名为民主社会主义党,并进行了大刀阔斧的改组。首先宣称马列主义已过时、摈弃原先组织模式和意识形态,与原德国统一社会党彻底决裂。该党仍坚持反对资本主义制度,但也不赞成马克思的社会主义和社会民主党传统的民主社会主义,而是主张民主社会主义的新型左翼路线。民主社会主义党反对德国统一条约和政府现行政策.特别是社会福利政策和对东部地区的政策,并利用人民对政府东部政策的不满情绪和东部人民对原民主德国的怀旧感,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逐步扩大影响,终于重新获得许多东德人的信任和支持。在1990年联邦议院大选中.该党的得票率只有2.1%.1994年为4.4%,1998年上升至5.1%,在东部地区的得票率超过30%。
|
没找到针对您问题的答案?你也可以在Google上搜索更多相关的内容 |
|
|
文章录入:admin 责任编辑:admin |
|
|
上一篇文章: 德国的国家体制(五)政党和群众组织之议会外政党 下一篇文章: 德国的国家体制(五)政党和群众组织之政党概貌 |
|
|
【字体:小 大】【发表评论】【加入收藏】【告诉好友】【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
|
网友评论:(只显示最新1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