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德语和汉语中的对偶》关键词:德语 现在在文学作品的分析与评论中越来越多地使用语言学的方法,其中对文本的修辞进行分析是其重要的组成部分。而且,修辞的主要作用在于使文章的语言充满文采,达到生动、形象的要求。不论在德语还是在汉语中,对偶都是一种经常使用的修辞手法,它们之间有什么异同呢? 1. 概念 德语中关于对偶的概念是:对偶是具有相反或相对意义的词、短语或若干个句子的并列结构,可以达到强化语义的修辞效果。在汉语中的定义则是:对偶是两个相同或相关的短语或句子成对使用,以达到整齐匀称的效果。德语中强调的是相对或相反,汉语中却不见得如此,例如: Heiß ist die Liebe, Kalt ist der Schnee. 辞旧岁发奋学习,迎新春勇攀高峰。 heiß和kalt明显是一对反义词,而die Liebe和der Schnee隐含相对的意义,因为die Liebe是“热烈的”,der Schnee则是“冰凉的”。 汉语例句中“辞旧岁”和“迎新春”含义相反,“发奋学习”与“勇攀高峰”意义互相关联。 2. 形式 德语中对偶可以有多种形式,包括无连词形式或者以und, aber, trotzdem, dennoch, jedoch等连词连接的带连词形式。它们可以是段落与段落相对、主从句中主句和从句相对或者单个词的相对。 其中还包括一种特殊形式,即交错。在交错这一形式中,句子的对应部分交错排列,具体地说,两个句子的对比成分颠倒顺序形状,如: Eng ist die Welt, und das Gehirn ist weit. 第一句中名词Welt位于句末,而第二句中名词dasGehirn则位于句首;第一句中形容词eng处在句首,第二句中形容词weit处在句末。 在汉语对偶中,很少用连词形式,更多地是使用无连词的形式,如: 风吹雨打,从不改色,刀砍火烧,永不低头…… 汉语的对偶也包括段落与段落、句子与句子的相对。不过,从形式上划分,汉语的对偶分为严对和宽对两种。严对是结构相同、字数相等、平仄相同、词性相对、不准有重复词语的对偶。严对在古诗文中常见,也叫工对。德语中根本不存在平仄问题,因此这种情况比较少见,如: 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 例句巾名词对名词,形容词对形容词,动词对动词;句法结构相同,主谓对主谓等;字数也完全相同,都是七个字;平仄相同,上联是“平平仄仄平平仄”,下联为“仄仄平平仄仄平”,两联整齐相对。 宽对是结构形式大体相似、字数平仄词性基本相同的对偶,例如上述“辞旧岁发奋学习,迎新春勇攀高峰”,像这类春联式的对偶,就是典型的宽对。今天我们所用的对偶,绝大多数是宽对,这种形式德语中也比较多见,如: Hans hat ein Motorrad, ein Auto hat Michael. 本例中第一个句子和第二个句子不论是结构形式,还是词性或者字数基本上都是一致的。 3. 意义 汉语的对偶从意义上划分,可以分为正对、反对和串对三种类型,正对是上下两联意义相同或相近的对偶,德语中则这种情况比较少见,如: 华而不实,脆而不坚,自以为是,老子天下第一,“钦差大臣”满天飞。 句子中“华而不实”和“脆而不坚”意义上可以说基本上是一致的。 反对是上下两联意义相对或相反的对偶,德语中这种情况也非常多,如; 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 Es ist viel Neues und Gutes in diesem Buch, aber das Neue ist nicht gut, und das Gute ist nicht neu. 汉语例句中“活着”与“死了”意义相反,而德语例句中主要是后两句中的das Neue, nicht gut和das Gute, nicht neu意义上相对。 串对则是上下两联在意义上具有因果、假设、条件、顺承等关系,德语中这种情况非常少见,如: 我们中国有句农谚:“不行春风,难得秋雨”。 从意义上说,“行春风”应该是“得秋雨”的原因之一。不过,德语中的某些关系从句似乎也包含这种情况,如: Wer viel redet, erfährt wenig. 句中viel redet也可以说是erfährt wenig的原因之一。 4. 作用 在德语中对偶的作用是形象化表达的手段,而在汉语中,对偶的作用在于结构上整齐匀称,具有形式美;同时还可以收到音韵和谐自然的效果,富于音乐美。 总而言之,德语和汉语的对偶,它们之间既同中有异,异中也有相同,仔细区分它们之间的相同或相异的地方,不仅对学习德语,就是对丰富自己的汉语知识也不无裨益。
|